西湖申遗2010年“总攻” 将重修西湖十景

2008年07月16日09:43 浙江新闻网

  原定于2010年申报世界遗产的丝绸之路将推迟一年申报,杭州市把西湖申遗的目标定在2010年,力争实现我省世界遗产的零突破。

  昨天,西湖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再次碰头,就西湖申遗整治方案最后拍板,为了申遗而进行的西湖整治工程即将上马。

  背景西湖题名景观的沿革

  西湖文化景观的建设,可以上溯到唐中叶。南宋定都杭州后,画家开始创作西湖景观的画作,并以四字成句命名,逐渐形成西湖十景的雏形。目前所见西湖十景记载,最早见于南宋祝穆的《方舆胜览》。元代,结合城市景观的发展,品题十景称为“钱塘十景”。明以后,西湖十景成为西湖景观的代表,频繁出现于描写市民生活的戏剧、话本、小说中。

  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南巡杭州,逐一品题十景。浙江地方官员先后将御笔所书景名,刻石立碑,建亭保护。从此十景之名从书中有所记载,成为景点标志,而景碑所在场所也基本形成以御书楼、御碑亭为核心的特色园林。其后,乾隆南巡杭州,又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康熙景碑之阴面。其后,根据乾隆的品题,又归纳了“杭州二十四景”。当时,西湖题名景色呈现出最繁盛的面貌。

  1985年杭州评选新西湖十景,引起轰动。2007年,杭州市政府组织第三次评选西湖十景。

  评价西湖是活着的文化遗产地

  西湖在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演进、始终活动的文化形态,是一个以山水等物质世界为依托,以儒家审美导向为基础创造出来的美的典范。

  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认为:“作为自然与文化高度复合的产物,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西湖一直保持历史的连贯性,始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色。”

  西湖的“卖点”是“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与以自然景观闻名的湖泊相比,西湖拥有的人文建筑是最多的;与以人工建筑闻名的湖泊相比,西湖拥有的自然景观是最美的。

  在不久前举办的2008世界遗产保护·杭州论坛上,世界级专家在近距离了解西湖后,认为“西湖是一处活着的文化遗产地”。

  规划西湖申遗整治分三步走

  根据湖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西湖申遗整治工程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核心层面是“西湖十景”的修缮和整治;第二层面是清雍正“西湖十八景”及清乾隆“钱塘二十四景”中玉带晴虹、梅林归鹤、鱼沼秋蓉、湖心平眺、小有天园及阮公墩等六景的修缮和整治;第三个层面是六和塔、飞来峰造像等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整治。

  整治工程将分三批,预计在2009年年中完成:第一批拟在今年十一黄金周之前,第二批在明年春节前,第三批为明年五一节之前。

  争议西湖十景部分景点将“大动”

  整治工程围绕“加分的应做尽做,减分的坚决不做,不加不减的尽可能不做”和“最小干预”原则实施。

  在尽可能恢复南宋年间形成的西湖景观和意境的同时,不破坏西湖的申遗价值和尽量尊重西湖历史发展中的文化累积。

  最受人关注的是西湖十景的整治,改动最大和争议最多的也集中在这方面。比如平湖秋月要建围墙,断桥上两侧要铺石阶,中间铺石板等。

  杭州市民已经习惯了十景的环境,改造后的西湖十景还是原来那个西湖十景吗?改造工程会不会给申遗减分?这样的关心和担忧也是昨天会上讨论最激烈的。(1510801)

  西湖申遗进程

  2010年7月,世界遗产大会讨论决定西湖能否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根据已经完成的工作进度和成果,杭州市政府已经排定了具体进程:

  2008年8月上旬,完成申报文本和整治规划初稿以及主要规划图纸和规划图的编制

  2008年底前,完成文本和规划的论证和修改完善

  2009年1月,完成翻译、制作和正式递交工作

  2009年7月前,完成整治项目

  2009年8月,迎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团正式检查验收

  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对专家团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

  2010年7月,世界遗产大会讨论决定《世界遗产名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