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幻想,一脚现实——评《想象中的动物》

梁捷 2008年10月31日13:03 新浪城市联盟-上海

  很少有人知道徐来的真实身份。这个神秘作者偶尔会出现在《上海一周》上,谈一些非常可怪的事物,引几本非常可知的古籍,发一通非常可惊的议论。这样的作者在今天的中国是绝无仅有的了。

  我猜想,图书销售商在把这本书分类上架时会感觉困惑。从体例来看,它应属于中国古典笔记小说;从内容来看,它应属于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从目标对象来看,它主要吸引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小资白领。不过鉴于本书讨论了太多专业神话研究学者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物,荒诞不经,它还是与现代主义的短篇小说集放在一起更为妥当,可以归入打破文体界限的新文学、新小说。

  整本小说的文体分为两种,正文一类,附录一类。正文的文体可以直接上溯到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晚近代表有博尔赫斯或卡尔维诺,即写作一系列笔记式、模块式、组装式的短文,每篇短文相互独立,语气语调保持一致,全篇隐约地呼应,松散地呈现。附录是一种更为紧密的文体,类似于希腊神话或者《伊利亚特》那样的史诗体裁,同样是写作一系列短文,但每篇短文都前后贯通,有机串联成一个长篇故事。

  虽然作者采用了来自西方的结构,却将它巧妙地包装成中国古籍的形象,背景都为古代中国。这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大胆写作和娴熟技巧,映射出作者的灵活机智和勃勃野心。全书共分禽、兽、鳞、虫四部。按照《大戴礼记》的说法,古人不懂林奈“双命名法”,只是把动物分为“五虫”,羽虫 (禽类)、毛虫(兽类)、甲虫(昆虫类)、鳞虫(鱼类)、倮虫(人类),,人亦是其中一虫。《想象中的动物》中没有单列这一部,大概因为人的活动贯穿全书,早已默认为书中核心了。有趣的是,书中所有动物都已灭绝,尸骨无存,没有对证,只有人类这一种虫活了下来。作者一直在努力说明,那些动物都卷入过我们的历史,我们有些先人还看到过、接触过它们。

  这种叙述技巧与中国的神话传统有关。中国古代神话和历史不分,头绪繁杂,来源多样。有人认为,黄帝是黄河流域的传说,炎帝是东南地区的天神,女娲、蚩尤则明显带有西域“少数民族”特征,这些不同来源的神话交织在一起,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的梳理。西方在这一点上比我们强得多。赫西俄德是历史上最早有记录的诗人之一,他留下一本《神谱》,详细记录了各位希腊神祗的相互关联。印度以及其他古代文明也都有类似的工作。

  中国的神话传说只是散落在各种古籍之中,和历史纠葛不清,多数时候是只言片语,留下很大的曲解空间。唯有上古地理专著《山海经》记载了许多动物,堪称中国神话之渊薮。可是《山海经》的记载极为荒诞,千百年来,关于如何解读《山海经》争讼不止。有些学者从文字考证入手,纠正字句,为其找到现实依托;亦有学者从民俗入手,认为它多属文学修辞,当不得真;有人认为《山海经》描述的大荒远在美洲,还有人认为远古存在一张现已失传的“山海图卷”,《山海经》从描摹此图而来。总之,《山海经》给后世提供了无尽的想象资源,成为玄幻小说作者最喜欢的素材。

  本书亦脱胎于《山海经》,不过作者的态度和手法远比一般玄幻小说家来得严肃。显然作者对古代典籍极为熟捻,功力深湛,学有所本,四处征引材料时,从《述异志》、《搜神记》到《博物志》、《酉阳杂俎》,信手引来,全无窒碍。

  惊人的知识堆垒,实质是包装起作者的人文关怀与社会思考。纵观历史,不管是历代“五行志”还是明清笔记小说,搜罗传布各种趣闻轶事同时,全都包含作者的价值取向。在这个资讯时代,“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掌故积累已有些不合时宜。作者却能别出心裁,借用新的形式,“篡改和歪曲古人的故事”,流露出的趣味和思考让人长久回味。

  有的人评论卡尔维诺,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我以为这句评语同样适合徐来和他《想象中的动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