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交通卡"黄牛" 月入8000

2008年11月18日09:49 解放日报

  一个“黄牛”如果每天能够回收50张交通卡,通过捆绑每张卡平均可以赚取1元利润;如果其中有10张新卡,经过加价出售便可以赚取50元;另收得特殊卡5张,在拍卖市场出售可以获利50元到100元。仅靠这些,“黄牛”每天就可以净赚200元。如果算上一些“额外奖金”,“黄牛”每个月可以赚得7000元到8000元,收入和白领相当。

  “把卡退给我们,价格可以谈的”、“25块钱高价回收了”……临近年底,公共交通卡退卡点和销售点的“黄牛”们又开始忙碌起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回收交通卡成为“黄牛”的新业务。在每个退卡网点附近都游荡着一群人,他们一手拿着人民币,一手拿着便携式读卡器,一见有人来退卡就蜂拥而上。更让人奇怪的是,交通卡“黄牛”们都打着“高价回收”的旗号,一张交通卡的押金只有20元,但他们却声称能以25元甚至30元的价格回收。

  明明是亏本买卖,为什么精明的“黄牛”们却趋之若鹜?被“黄牛”收走的交通卡又流向了哪里?带着疑问,笔者近日在各处退卡网点进行暗访,慢慢揭开了“黄牛”们的生意经。

  ①盈利来自“三笔账”

  暗访中笔者发现,“黄牛”们心里其实有一本账,账上只有三个关键词:“余额”、“红卡”、“纪念卡”。

  第一笔账:赚余额。“黄牛”们在做退卡生意时特别青睐那些累积大量交通卡一次来退的“大客户”,特别是一些工作繁忙的商务客。因为这类人群通常记不清楚卡内还有多少余额,也特别怕麻烦,对于“黄牛”提出多张卡一并计价,捆绑收购的提议往往欣然接受。“黄牛”用便携式读卡器查验余额时,都会挡住退卡人的视线,然后隐瞒卡内真实余额,捏造“卡里只有1元”、“卡已经透支”等说辞,以便开出低于真实价值的回收价。一笔10余张卡的回收生意,“黄牛”少则能赚十几元,多则能赚几十元。此外,偶尔遇到“马大哈”将尚未使用的新卡不慎混入空卡中,“黄牛”们一次就能赚上几百元了。

  第二笔账:囤红卡。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黄牛”们特别喜欢回收红色的交通卡,也就是新版交通卡。笔者试着向“黄牛”求购红卡,他们一般开价在25元到30元之间。笔者发现,“红卡紧俏”局面其实是“黄牛”们人为制造出来的,他们散布“新卡质量好不容易坏”、“旧卡年限快到了要消磁”等传言,加价向求购者出售。而让人费解的是,在一些正规交通卡销售网点确实没有红卡出售,这使得“黄牛”们更有了“囤积居奇”的资本。

  第三笔账:贩卖特殊卡。交通卡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纪念卡、广告卡、迷你卡,由于正规网点不接受这些特殊卡的退卡业务,给“黄牛”们创造了新的利润空间。笔者看到,“黄牛”一般以10元到15元价格回收特殊卡。但是退卡人不知道,把这些卡拿到收藏品市场上去出售,价格通常都要翻个倍。其中少数纪念卡更是身价不菲,比如今年发行的2008版星座迷你卡,如果集齐全新的12张一套的话开价能近千元,又如2001年的生肖卡全套12张价格已经升到了6000元。

  除了这三笔账,少数“黄牛”还打起骗钱的歪主意,改动读卡器和混入假钞就是他们的惯用伎俩。

  ②“黄牛经济学”

  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三位美国经济学家正是凭借这个理论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现在交通卡“黄牛”们把这一理论用得炉火纯青。

  笔者粗粗为“黄牛”们算了这样一本经济账:一个“黄牛”如果每天能够回收50张交通卡,通过捆绑每张卡平均可以赚取1元利润;如果其中有10张新卡,经过加价出售便可以赚取50元;另收得特殊卡5张,在拍卖市场出售可以获利50元到100元。仅靠这些,“黄牛”每天就可以净赚200元。如果算上一些“额外奖金”,“黄牛”每个月可以赚得7000元到8000元,收入和白领相当。

  “黄牛”们赚取了大笔利润,所凭借的正是回购交通卡的交易中所处于的信息优势地位。首先,“黄牛”们比普通市民更清楚交通卡退卡的流程和规定,比如很多市民不知道在正规窗口退交通卡余额在10元以下可以全额退款,而超过10元则需要缴纳5%的手续费等相关规定,往往听信“黄牛”的说辞,认为选择黄牛更为划算而在不知不觉中遭受损失。其次,“黄牛”几乎人手一个便携式读卡器,能够随时随地了解交通卡内的真实余额,而普通市民却多数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查询交通卡余额,这就给“黄牛”们隐瞒卡内余额、改动读卡器数字提供了条件。最后,“黄牛”之间经常互通消息,了解市场上哪种卡紧俏,哪种卡在收藏市场上可以卖得高价,进而或囤积卡种或哄抬价格。而普通市民往往不了解这些情况,被“黄牛”牵着鼻子走。

  ③攻破“信息优势”

  “黄牛”们倒卖交通卡的行为违法吗?对此,笔者走访了法律专家。专家认为,大量回收交通卡的行为从广义上来说也是一种“黄牛”行为,但它与倒卖火车票等传统意义上的“黄牛”又有所不同,因为后者贩卖的属于稀缺资源,其总量是有限度的。而交通卡则不具有这种特性,所以要在法律上对这种行为进行界定相当困难,也没有相关的条例规定交通卡不允许进行多次转让。当然,在收购过程中存在的隐瞒卡内真实数额、骗取余额的行为主观上存在诈骗意图,而恶意使用假钞和改动读卡器等则无疑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

  这段时间,交通卡“黄牛”越来越多,还堂而皇之地在正规退卡窗口旁揽客,扰乱了交通卡市场正常秩序。那么有关部门难道就任由“黄牛”们肆意妄为?专家认为,既然纯粹倒卖交通卡的行为还够不上违法,那么不妨采取经济手段对其进行打击。

  要打击“黄牛”,先抓源头。既然“黄牛”凭借的是信息优势,那么就去攻破他们的信息优势。方法其实很简单,譬如在每个退卡点设置几个公共读卡器,一方面可以让市民方便了解自己卡内的真实余额,一方面也杜绝了“黄牛”隐瞒欺骗的机会;另外,可以将退卡的一些实用信息和纪念卡的增值收藏功能张贴在交通卡服务窗口的醒目位置,让前来退卡的乘客有所了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交通卡公司不妨加大新版红色交通卡的发行力度,让市民在所有购卡网点都能买到红卡,或者提供免费为市民更换新卡等服务。当红卡不再稀缺,“黄牛”们制造的“红卡紧俏”气氛也就不攻自破了,“财路”自然而然也就断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