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福铁路昨日通车 串起两大经济圈(图)

孙燕 通讯员 朱承立 2009年07月01日15:13 钱江晚报
昨天,“和谐号”机车行驶在温福铁路上。新华社发
昨天,“和谐号”机车行驶在温福铁路上。新华社发

  温福铁路昨通车 10万温商融入两岸商圈

  从铁路“末梢”变“节点”,温州跻身全国45个铁路枢纽城市行列

  载着货物的“和谐号”货运电力机车从福州樟林火车站出发,以每小时120公里左右的速度奔驰在温福铁路上。昨天上午8点36分,温福铁路福建段正式开通货物运输。今天,温福铁路温州段也将开通货物运输。

  预计8月1日,甬台温高速铁路也将先行开通货运。10月1日,温福铁路和甬台温铁路将同时开通客车动车组。

  它们就像两条巨龙盘卧在温州境内,南接福州,接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北上穿越台州直接宁波,成为我国沿海地带的一条交通大动脉。

  它将“长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紧密地连接起来,串起了这两大经济圈。

  在福州上班,回温州睡觉

  温州人喜欢向外发展,毗邻的福建省,自然成了温州人发展的热土。据了解,在福州的温商有10万人左右。

  “打通这条大动脉,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机遇。”福州温州商会的毛海渊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毛海渊来到福州开创事业,当时的福州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毛海渊从温州组织货源运到福州,但由于交通不便,成本高,售后服务也跟不上。于是,他决定在当地办厂,“但是,原材料、设备都要从老家运输过来。”

  进入高铁时代后,福州到温州只需2个小时,到杭州4.5个小时,到上海6个多小时。毛海渊笑着说:“以前温州往来福州,一趟得花十多个小时。后来高速公路通车后,时间减少一半多,今后高速铁路通了,可以在福州上班,回温州睡觉了。”

  毛海渊告诉记者,温州人开拓市场的能力、实力比较强,管理理念也较为先进,与福州有很强的互补性。目前,不少在福建的温商将电器、服装等产业的生产基地仍放在温州,主要依靠公路运输,将货物运达福建进行销售。高铁开通后,通过铁路运输,成本会降低,运送也会方便。

  “我相信未来的前景会是一片大好。”毛海渊说。

  高铁开通,南下融入两岸商圈

  听说铁路将开通,精明的温州人早已嗅到了商机,已经有一些温州人选择南下经商。

  据福建方面统计,今年以来,在福鼎市有5家由外来客商投资创办的较大规模企业完成工商注册,即将动工建设。这5家企业中有半数以上是来自温州。

  宁德温州商会会长吴贵银表示,温福铁路通车后,浙南与闽东的产业链配套将会更顺畅。

  有不少温商表示,交通速度的提升会带来人流、资金流、物流的互动,这也必然促进两地经贸、文化间的合作与交流。中国德力西集团于去年3月与中国青山控股有限公司、上海鼎信投资集团联手,共同投资12亿元,在福安湾坞工贸园区征地600亩,建设年产30万吨的镍合金项目,首期投入5亿元,预计今年9月可建成投产。

  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极。在各界看好海西区发展前景的情况下,温州占有的优势也频频受关注。

  温州市国内经济合作办副主任徐基长认为,随着温福铁路的开通,温州与福建等地的距离拉近,将能更好地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可以做大温州的港口和航空业。拓市场、吸引台商投资,考虑发挥旅游特色,吸引来自海峡对岸的游客。

  徐基长分析,温州有着许多周边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厚条件。从历史上来看,温州与福建的交往一直比较紧密,区域相邻、语言相通。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经商的商人达到数万人,温州在各地都设立了商会,民间的交往非常密切。

  徐基长认为,海西区给温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温州应该利用这个契机,结合自身的特点,与福州、厦门等地取长补短,在竞争中发展。

  从“末梢”变“节点”,温州跻身铁路枢纽

  “温州各界其实早就梦想建铁路,连通‘长三角’和‘珠三角’了。”温州市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相关工作人员说,“此前,温州位于铁路线的末梢,火车向北向南往往要兜圈子,旅客和货物都要多走冤枉路,费时伤财。”

  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建成通车后,温州将有金温、温福、甬台温三条铁路汇集,并形成“T型”铁路网。几年内,金温铁路也将通过扩能改造,再建一条客运专线,其运输能力将大为提升。

  另外,它们还将与福厦铁路和规划中的厦深铁路连成一线,将成为“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便捷大通道。温州作为这条大动脉的中间段城市,将成为华东铁路网甚至是全国铁路网的棋盘中一颗重要棋子,成为铁路网络坐标系里四通八达的“节点”。

  温州市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吴祖联说,两条铁路的建成,将使温州从铁路“末梢”变成“节点”,跻身全国45个铁路枢纽城市的行列,标志着温州从原先没有铁路到有了铁路,再健步迈进高速铁路运行的新时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