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牵手中国企业
 

  法派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宣布,2007年11月22日---23日,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应邀走进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浙江温州,出席法派集团有限公司的十周年庆典活动。

  据该集团负责人透露,施罗德除了参加该集团的一些重要活动外,还将与部分中国企业家特别对话“中国品牌如何走向世界”。该集团除了为施罗德量身定制了法派西服外,还准备赠送施罗德先生特别礼物,据说是被誉之为“东方一绝”的发绣作品。

  施罗德 魅力总理的传奇人生

  宽敞的前额,硕大的鼻子加上深邃的眼神。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有着传统德国人的严谨和刚毅,这位德国前总理有着传奇式的人生经历,在德国,他不仅拥有良好的政治形象,在多次民意测验中均显示,民众对他个人的喜好均在于对社民党本身的认可度之上;而且他发型时尚,举止稳重,健谈关于艺术品方面的话题,在女性心目他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男人,也是一个强烈追求权力的男人。而在男性眼里他是一个喝啤酒,吃咖喱蕃茄酱煎的香肠和抽雪茄烟的好朋友。在德国更是被称为“媒体明星”。

  施罗德最丰富的资源就是不断面临艰难和挑战的考验。在他出生后第五天,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罗马尼亚阵亡。母亲独自一人带着他和家人渡过了战后最困难的时期。少年时代的施罗德放学后要到农田里劳作,家境艰难使他早熟,十四岁时他进了一家瓷器店当徒工,并要经常像一个成年男子汉替母亲与讨债人周旋。在一次讨债逼迫之后,母亲伤心落泪。施罗德对母亲说:“妈妈,你等着吧,总有一天,我要用奔驰车来接你!” 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誓言,更是一个坚定的人生目标。生活的艰辛练就了施罗德自强、自立的性格。四十年之后,在母亲生日的这一天,竞选而成为下萨克森州州长的施罗德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一辆州长专用的奔驰轿车把母亲接到一家很考究的餐馆,为母亲过了80岁生日。 但这一切并不是施罗德的最终目标,当天他的政治才干日益成熟的时候,他有了更高的目标。某天晚上,施罗德和朋友经过总理府,喝了啤酒的他隔着铁门向里面大声叫道:“总有一天,我要成为这里的主人!” 1998年9月27日,在选民眼中代表着希望的施罗德接替了已连任四届总理的科尔,成为新的德国总理,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政治家,终于成为德国总理府的新一届主人。

  他住着一套普通的公寓,开着一辆陈旧的大众汽车。在一个发达富裕的国家里,他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在瓷器店柜台后面,14岁的施罗德立下誓言:我一定要从这儿走出去。施罗德靠上夜校读完了高中,并于1966年走进格廷根大学法学系。1963年,施罗德加入了社民党。1990年5月,施罗德被下萨克森州人推举为新一届州长。1998年的德国大选中,施罗德将连任16年总理的德国老牌政治家科尔击败,出任总理。1999年,施罗德接任社民党主席,2002年10月,施罗德成功连任德国联邦总理。他把从政作为自己的事业,终于,他成了德国的总理。

  他是欧洲经济最强大国家德国的总理,他的很多国民都在享受高档次的生活:住豪华寓所、乘飞机坐头等舱,然而施罗德自己呢?他过日子不得不精打细算,坐火车只能选择二等车厢……在我们的想象中,这样一个国家领导人的生活即使不是奢华,也应该是衣食无忧、生活富裕,至少是不用考虑钱的问题的。但是叫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施罗德的生活却是朴实无华,精打细算,就跟普通人一样,他的节俭是出了名的。在勃兰登堡门的西北,有一套并不宽敞的公寓、两个阳台上爬满青藤……这就是德国总理施罗德的家。在周末,邻居们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施罗德身穿工作服修理家居用品;他的妻子多丽丝则在洗熨衣服。一日三餐,亲力亲为。政府给施罗德配备了高级防弹轿车,但在周末使用必须自付343欧元,精打细算的施罗德有一辆被他称为“武装坦克”的老旧大众汽车,这是他周末的座驾。长此以往,总理周末外出成为柏林大街上的一道景观。一位专栏作家这样描述,“这一场面真有趣,施罗德总理缩着肚子坐在大众汽车方向盘后,而他的保镖们总是开豪华车紧随其后。”

  施罗德在总理府内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从政是他选择的为德国民众服务的事业。而让德国重新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是几代德国政治家的梦想,施罗德期望能够在自己的手中实现这个梦想。他主导了德国社会经济全面改革。他反对战争,推动欧洲一体化,他争取德国进入安理会,期望德国再度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他抛弃了德国人的委婉,向世界喊出了“我们又回来了!”这一响亮的口号。

  在他就任总理期间,曾经6次访问中国,对中德两国的关系极其重视。他曾经这样评价两国之间的关系:“我们两国的关系非常好,无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而且很重要的是也包括文化方面的关系,中德两国非常友好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经贸领域,它也体现在我们在国际政治方面有很多共同的观点,诸如,通过多边的形式解决国际问题,加强联合国的地位。但同时,我们两个文化大国,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我认为在历史上,我们两国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好。”他一直视对华关系为亚洲的重点。他与中国领导人一致强调,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着眼于21世纪。他执政期间,两国经济关系也在迅速发展。多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经贸合作伙伴,而在2002年,中国又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的头号贸易国家。施罗德说:德中关系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心心相印的关系。

  在他第6次访问中国的时候,有德国媒体这样写到:“总理到中国,同样对历史兴趣不大,他更感兴趣的是他认为有前途的事情。一方面,中国巨大的销售市场使西方政治家和工业家激动不已;另一方面,施罗德想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每当他大谈世界政治时,我们得出的印象是,他把德国视为介于华盛顿、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中等强国。”

  施罗德的中国情节

  “除了欧盟国家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让施罗德这样倾心,走访得这样频繁。”德国之声如是说。

  当施罗德还是德国第二大州下萨克森州州长的时候,他和当时的驻德大使卢秋田之间就已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有时施罗德在大雪纷飞的夜晚,驱车600多里来到大使官邸,他们二人畅谈中德文化、两国关系、还有足球,当时,他就对中国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这也就不难理解施罗德总理频频来访中国的原由了。

  在中德的经济交流中,其中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磁悬浮技术了,2002年12月28日,施罗德总理启程前往中国,此行的关键词即是“磁悬浮”。 对于德国来说,上海磁悬浮是一个重大成就,对未来有重大影响。施罗德这样评价中国:德国从战前就开始研究磁悬浮技术,经历了漫长时间技术才发展成熟,而到中国后一年时间就开花结果,中国人将德国技术专利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大大降低了成本,令德国人佩服。

  2004年12月6日至8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完成了对中国进行任期内的第六次访问。施罗德有“汽车总理”的雅称,但这位“汽车总理”第六次访华的作为远非“汽车”二字所能涵盖,外界将他的访问形象地概括为“手里抓着汽车,眼里盯住飞机,心中打着算盘”。此次中国之行,为德国公司和德国参股的欧洲企业带来了十几亿欧元的合同。

  任德国总理期间几乎每年都来中国一次的施罗德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他的对华政策中,经贸合作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在他第六次访问中国的时候,率领了一个大型经济代表团来到中国,包括西门子公司、德意志银行、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等世界知名德国企业的44名企业家。施罗德说,德国经济界对于支持中国东北传统工业区的结构转型很感兴趣,并愿意在这一地区进一步有所作为。让东北人念念不忘的是,施罗德是第一位到东北访问的欧洲大国首脑,显示了德国政府和企业对改造东北的关注。他不仅愿意与中国分享德国工业基地的改造经验,为东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还带来了来自制造业的德国中小企业的代表,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志在推动德国中小企业对华经济合作。这是一项双赢的举措,不仅为中国带了了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验,同时也为德国找到了外贸出口的新机遇。

  卸任后的人生新篇章

  他不仅是位成功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这点在他卸任后有了深刻的体现。

  2005年11月22日,施罗德从德国总理变成了一介平民。面对卸任后的众多选择,施罗德迅速接受了一份媒体顾问的新工作。瑞士著名出版集团荣格集团决定聘请施罗德为顾问。他必须跟着集团总裁荣格先生一起,坐飞机周游世界。其实,荣格聘请施罗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看中了施罗德一个人所不具的特长。荣格集团正计划开拓东欧和中国市场。因此,施罗德可以凭借他在任期间与中国建立起的良好关系,帮助荣格集团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这一点引起了人们很大兴趣。施罗德的任务将是帮助这个出版公司开拓门槛国家市场,尤其是中国。显然,即使施罗德已经走下政坛,但以他的影响力,将注定不会被人们遗忘。

  不仅如此,施罗德还签约于一家著名的演说机构,这家“哈里•沃克”演说机构总部位于纽约,在业界有相当大的知名度。“哈里•沃克”旗下已经招揽了多名前国家元首,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卡特等。这家演说机构这样形容施罗德:“在改善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社会改革等方面获得国际社会认同的重要政治家”。这份工作使得施罗德可以继续以他独特的魅力征服世人,也让施罗德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领域施展他富有感染力的演说和逻辑清晰敏捷的思维。德国的媒体曾评价他“玉树临风,斗志昂扬”。

  卸任后的施罗德延续了他从政时的中国情节,他心中的中德关系,不仅是理智上的,也是感情上的。

  他经常来中国做演讲,还在中国担任了多家机构的顾问,近日,又传出了一条令温州人振奋人心的消息,2007年11月22日,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将应邀走进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的浙江温州,参加一场和中国企业家的高端对话,并出席法派集团的十周年庆典。是什么样的契机让这位德国政界、商界的传奇人物选择温州,选择法派呢?其中的缘由值得探究。

  选择温州,选择法派

  东海之滨温州,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她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发达的市场经济闻名于世,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 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一日千里,生机盎然,美丽的温州以她神奇的魅力,使不少有志之士对之向往不已,吸引了全国和世界各地大量的淘金者纷至沓来。

  在温州,已经形成27个“国”字号特色产业基地,拥有12个中国驰名商标、16个中国名牌产品。其中,8个品牌成为2004年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有3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33家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而在16个中国名牌产品里,又以生产服装的法派集团最为耀眼。

  法派这一品牌诞生于意大利,灵感来源于著名歌剧《阿伊达》的经典设计理念,其设计灵魂就是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所强烈追求“庄重与宁静”的题材,透过艺术将人性化、自然化、理想美的特质结合表现出来。1997年,法派来到了中国,2003年在中国区组建了法派集团。法派自进驻中国市场以来,始终秉承对“融汇东西文化,共创世纪经典”的执着追求,法派以欧式化的时尚和尊崇这一品牌风格,在中国男装市场独树一帜。法派集团很年轻,从创立到现在只有短短10年的时间。自成立之日起,法派集团就提出国际化运作的理念。树立了“走世界名牌服饰帝国之路”这一坚定的目标,总裁彭星对品牌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一直有自己明确的想法,在他的带领下,法派集团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可以说已经“走进”了国际市场,如今的法派时刻充满了活力,善于创新发展和跨越,也正是法派人“在学习中成长,在创新中提高,在沟通中分享,在合作中发展”的理念深深的吸引了施罗德,众所周知,施罗德曾经在德国倡导过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创新计划,可惜在国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无奈只能搁浅。法派不惧挑战的创新精神和施罗德所坚持的改革创新信念不谋而合。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集团,法派在发展的道路上时刻不忘着回报社会、回报大众。2007年4月,法派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彭星捐资1000万成立中国青少年绿色家园法派建设基金,增强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之一的民营企业家,作为拥有较多财富的新兴社会阶层,增强公益与慈善的意识,积极承担社会公益和慈善责任,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农村的建设、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参与社会慈善事业,这是法派走向成熟的标志。慈善事业不只是个人的事业,而应该成为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

  法派十年风尚大典活动更是把此项任务推向了高潮,作为法派跨越十年的历史见证,庆典活动将成为法派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打造一项世界性的公益创举。在十周年庆典之际,法派放眼国际,毅然牵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始实施全球慈善计划。“我们希望通过此项活动能让更多企业和个人加入到支持公益事业、献身公益事业的行列中来。”法派集团总裁彭星说得十分恳切。自1997年他创建法派公司以来,10年时间,从年产值数百万元的服装加工厂发展成拥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的现代化服装企业集团。至今,法派集团捐助、投资社会公益事业累计已达4000万元以上。

  而施罗德也公开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够毅然决定此次的中国之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法派“关注世界、关爱生命”的义举的赞许与支持。

  如今,法派如何迅速将事业与品牌推向世界?如何紧跟时代潮流,引领产业发展?这是十年法派的新目标、新追求,也是对法派人的新要求、新考量。如今的法派,在通往世界名牌服饰帝国的道路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时机,施罗德的到来无疑会为法派的世界品牌之路注入新鲜的血液。

  高端对话“中国品牌如何走进世界”

  无论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品牌战略都是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战略的重要内容。品牌战略是国家经济崛起的重要路径。一个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并带领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拥有民族自主品牌是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

  品牌战略是企业竞争的必然选择。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一些世界知名品牌的市场份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大,而没有品牌的企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品牌成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重要武器。

  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先打造“中国品牌”,为以后的国际化打好基础,否则,品牌国际化将无从谈起。品牌中国以推动“品牌标准和品牌制度”建设,推动“品牌意识和品牌理念”传播为己任,致力于为知名企业创建世界品牌服务,为中小企业打造知名品牌服务。

  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包含着很多方面,如企业的经济实力、慈善事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企业的品牌价值在企业软实力中是占据核心地位的。有人甚至认为,企业的品牌价值是企业的生命。每个企业品牌价值的建立都是要付出艰辛的代价,但品牌价值一旦成立,就会成为企业在困境中的有利保障。

  温州的企业也逐步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2007年8月28日,从温州广电中心演播大厅里传来喜讯,为了挖掘温州最有价值的品牌和企业,向外界展示温州品牌的迷人风采。温州有史以来“品牌价值第一榜”隆重揭晓,多家知名企业榜上有名。

  施罗德此次中国之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与中国企业家高端对话。探讨中国品牌如何走进世界。为什么会邀请施罗德参加此次对话呢?

  这位德国前总理不仅是一位叱诧风云的政界名人,更是一位耀眼的商界明星。俗话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肯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施罗德也是如此。当施罗德还没有卸任时,许多大财团对他的聘任邀请已纷至沓来。2006年3月,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施罗德出任其旗下俄德天然气输送管道公司的监事会(股东委员会)主席。此外,他还担任了多家公司的经济顾问,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施罗德重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建设,在担任德国总理时,就为了推动德国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为德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走向中国,走进世界探索了很多新的道路。他曾经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一次会谈中,其中一个重要议程就是鼓励和扶持两国中小企业的合作和发展。德国中小企业已经把开发中国市场摆在最优先战略地位。70%以上的被调查企业已经拟定中国战略,74%的企业认为中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销售市场,75%的企业将中国定为增长机会大的国家。

  在中小企业中施罗德更看重的是制造业,许多也是大公司产业链上的成员,这和温州的经济模式有很大的相似度。他的独特见地肯定会为温州企业的发展和品牌的树立带来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

  施罗德的此番中国之行,将会和中国企业家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让我们共同期待11月22日施罗德与中国商界精英们的中德企业理念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