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金星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曹春水

2013年06月07日10:30  新浪资讯

  记者:今天我们简单聊一下星子金星砚,作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对金星砚一定非常了解,首先想跟您了解一下,金星砚因何而得名,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

  曹春水:取名金星砚主要是因为它的石料里面有一点一点的黄点,十分像天上的星星,另外金星砚的石料多以金星石为主,所以做出来的砚台就取名为金星砚。

  记者:据说金星砚已经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发展历史了,是这样吗?

  曹春水:是的,最早的一方金星砚出自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之手,米芾在《砚史》 中也有关于金星砚的记载,赞美金星砚的材质和实用价值。

  记者:金星砚大概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脉络?

  曹春水:以前,金星砚叫做金星宋砚,盛行于宋代,无论是在制作工艺、作业艺人数量、市场或销量方面,在宋代处于较高水平。文化大革命时期,金星砚处于停产状态。到了1971年,我们星子县兴办了工艺美术厂,取名金星砚台厂,重新开始生产金星砚。

  记者:作为中国十大名砚之一,金星砚在制作工艺上有什么特点?

  曹春水:在制作工艺上,金星砚的石料和其它砚的石料不同,金星砚的石料从矿山采出来时是大块的材料,韧性较好。也因材料比较柔韧,所以金星砚跟四大名砚中广东的端砚和安微的歙砚不同,金星砚采用的是镂空雕,不容易爆掉。

  记者:在造型或外表上,金星砚有没有自己的特点,让人一看就知道它是金星砚?

  曹春水:金星砚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它的“星”比较多,只要是金星砚的石料,它身上黄点的亮度和密度,都要比其它的砚石材料高很多。金星砚有很多代表性作品,比如“彩云追月”,上面的纹路是石料的天然纹理,形状如同天上的彩云。

  记者:因为已有一千五六百年历史了,历史上是否有一些著名的人对它有评价?

  曹春水:历史上金星砚得到过非常多的赞美,如宋徽宗就称金星砚为“砚中之魁”,北宋书法家米芾在《砚史》中也有记载,此后还有很多名人赞美过金星砚。

  记者:金星砚的制作工序有哪些?

  曹春水:金星砚有十多道制作工序,主要为矿山选料,制坯,即做出雏形,其中形状比较好的石料也可以不用加工,而后直接根据它的纹理设计图案,再打包坯。在做出整个轮廓后,接着精雕细刻,再打磨、上光,最后是包装投入市场。

  记者:您觉得哪道工序是最关键、最麻烦的?

  曹春水:在这么多道工序中,选料和工艺制作都很关键。选到好的材料和石料是在制造金星砚的过程中最难的一关,但一块很好的石料,如果工艺或手工制作技术不好,再好的料子也会被浪费掉。所以说,选料和工艺是相辅相成的,好的石料,一定要有好的工艺把它制作出来。

  记者:金星砚是哪一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您是什么时候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

  曹春水:金星砚在2006年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一共有三种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它两种是广州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我在2008年被江西省文化厅评为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记者:您做金星砚大概有多长时间了?

  曹春水:从十几岁开始制作金星砚,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年了。

  记者: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让您接触到了金星砚?

  曹春水:金星砚的矿山就在我的家乡,当时村庄里也有很多制作金星砚的艺人。那时金星砚的造型并不复杂,主要制做长方形、正方形或是椭圆形的学生使用的砚。看着周围老艺人们制作金星砚,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学习、制作并且把这种技艺传承下来。

  记者:从开始当学徒到成为传承人,您制作金星砚也有四十年的时间了,您现在是否有徒弟,这种手工技艺会不会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曹春水:制作砚台是比较累的工作,风险也大,对人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现在一般的年轻人不太愿意从事这种工作,我们也在想办法提起年轻人的兴趣。就像我的儿子,我会给他做思想工作,不管怎么样,人家一天做八个小时,你做一、两个小时,也要把这个工艺传承下去,不要把它丢了。另外,我也带了很多徒弟,他们现在有的已经自立门户,自己开了店或办了厂。这种工作虽然很累,但却是一种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即使前景不乐观,我们也决不能把它丢掉,总要有人把这种技艺传承下去 ,我们也一直在努力。

  记者:当地政府是什么态度,在宣传和物质方面会提供扶持和帮助吗?

  曹春水:现在政府对金星砚还是很支持的,今年三月份,还把所有做砚台的师傅带到安徽、婺源学习交流。

  记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金星砚,是在家学,还是有师傅带?

  曹春水:我家住在金星石矿区,当时我们这个村庄就有很多人做砚,我爷爷也做过砚台。小时候,我也经常跑去看怎么做。上小学时,我家隔壁就有一个做砚台的老人,我们路过他家门口的时候经常都会进去看看,后来自己对这方面也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做砚。我是1954年出生的,五、六岁的时候就看人家做,到现在也有五十年了。1971年我们县里成立了工艺美术厂,叫金星砚台厂,那时我十七岁,因为之前一直跟着亲戚学习做砚,经人介绍,就进入砚台厂工作,进厂后到上饶学习过半年,之后在庐山又学习了一年。

  记者:当时厂里有大师级的师傅吗?

  曹春水:当时有一位姓魏的师傅,他的作品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 得过铜奖,我一直没有机会见这位师傅。

  记者:后来您在厂里做了多少年?

  曹春水:从1971年到1990年,一共做了二十年。改革以后,就开始自己独立单干。现在金星砚台厂已经没有了,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就是原来的厂址。当时我们厂有一百多人,没人愿意要这块地方,而我要了一块,这也是一种缘分,给我带来了这么好的机遇。当年的一百多人,现在还在做砚台的,也只剩下三、四十人了。

  记者:1990年时,市场不像现在这样繁荣,那时您做的砚台,销量怎么样,是不是远不如现在?

  曹春水:当时我们在家里做出砚台,怎么销售出去成了难题,那时庐山早就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我就背着自己做的砚,背到龙潭,摆上地难,给游客看,有时一天卖出一、两个,就已经很高兴了。当时对销售接触得少,不会开价,最贵的是卖给一位日本游客,也只卖到一百多块。到93、94年的时候,跟日本往来比较多,那时接他们的订单,直接发货给他们。慢慢的,金星砚的知名度就扩大了。

  记者:您是从哪年开始被评为传承人的?期间政府给的支持多吗?

  曹春水:我是在2008年正式被评为金星砚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到现在也有五年了。这期间政府对我们的支持还是挺多的,协助我们开展活动,帮助我们展示这项技艺。现在基本上每一年的深圳文化博览会,都会邀请我们参加。

  记者:您现在有几位徒弟?

  曹春水:很多,从进金星砚台厂到现在,我所有的徒弟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人了。现在跟着我的有五、六个。毕竟我们这个地方比较偏僻,交通不是很发达,生活水平也比较低,现在很多人都去江苏做粘雕了,主要做仿古建筑,一天最少几百块。

  记者:现在金星砚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发展前景怎么样?是否会传承下去?

  曹春水:将来,我们希望自己出钱,政府能优惠给我们一块地方,作为制作和展示金星砚的一个基地,把金星砚的牌子打出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