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云鹏

2013年06月07日10:33  新浪资讯

  记者:黄老师您好,很高兴今天有这样的机会进行沟通,可以向您请教一些知识。首先我想了解一下,瓷器是否有大致的分类?

  黄云鹏:瓷器在全国范围内,有几种类型划分标准。按装饰品类,可分为釉上彩瓷,即彩绘的瓷器,贴花瓷器、颜色釉瓷器、青花瓷器等。按窑口分,可分为白瓷系列、影青瓷系列、青瓷系列、黑瓷系列、红釉瓷系列等。青瓷釉面是青色的,里面是开花纹样式,黑瓷颜色为黑色。

  记者:在如上分类中,景德镇最盛产的是哪种瓷器?

  黄云鹏:景德镇的产瓷历史非常悠久,从有文献记载开始,已有两千多年的制瓷历史,“新平冶陶,始于汉室”,景德镇古称“新平镇”,制造陶器始于汉朝。有文献记载且有窑址出土资料,是从晚唐开始,至今也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景德镇主要有四大传统特色瓷,即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釉上彩瓷、颜色釉瓷器、青花玲珑瓷。青花瓷与釉上彩瓷创烧于元朝。釉上彩瓷是在烧好的白胎上,釉上丰富的颜色,并且从早期的粉彩发展到明朝的五彩、康熙时期的五彩、康熙后的粉彩、珐琅彩、金彩等。颜色釉瓷器始于元朝的红釉和蓝釉,到了明清时期,品种更加丰富。青花玲珑瓷在造型上以镂空花纹为主,镂空的部分用透明的白釉填上,形状像米粒,玲珑剔透,看上去是镂空的,实际是一层玻璃,因青花又称玲珑石,青花与玲珑合在一起,所以称青花玲珑瓷。

  景德镇还有很多其它种类的瓷器,如薄胎瓷,它薄如纸,有“轻如凤毛,薄如蝉翼”的美名,也是景德镇的传统特色瓷器。景德镇的瓷器种类非常丰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扬海外,也因为生产出了这么多精良的装饰品,而成为家喻户晓的瓷都。

  记者:您刚才提到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中国这么大,为什么只有景德镇盛产瓷器?是因为地质的原因,文化传承原因,或是其它原因?

  黄云鹏:这方面古文献早有记载,介绍了景德镇为什么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成为全国的瓷都。首要原因是土,这里盛产优质的瓷土,如制瓷的重要原料高岭土,就是景德镇高岭村盛产的一种制瓷的粘土,早在元朝就被景德镇大量使用,而且其名声影响至欧洲、日本、韩国,乃至全世界。第二,景德镇位于山区,水源丰富,古代的窑址都在河的边缘或江河两岸,因为制瓷需要用水来淘洗瓷土,用水炼泥。第三,景德镇周边森林茂密,能提供大量的烧瓷燃料。第四, 景德镇风景优雅、四季分明、交通发达,商品流通非常顺畅,以至此后有来自各地的商人到景德镇采购瓷器,把其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从晚唐开始,有文献记载并有出土资料的,直至现在的一千多年间,景德镇从未中断过瓷器生产,而且瓷器生产早已成为景德镇的支柱产业,支撑城市发展,这种情况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记者:我们从古窑民俗村了解到,制瓷最早开始都为手工制作,共有七十二个步骤,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其中主要的几个步骤吗?

  黄云鹏:在明代崇祯时期,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就有记载:“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即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把一件瓷器做完。从原料开采到瓷器制成,细微算来,确实需要这么多道工序。

  其中有几道工序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炼泥,即配制原料, 用高岭土、制瓷泥配在一起,根据不同的品种,选择不同的配方来淘洗原料,精炼原料。第二道重要工序是拉坯成形,古代成形工艺多种多样,一种是拉坯成形,按设计造型、大小尺寸、重量,用力拉成形,元朝采用印坯成形,先做好模子,然后再用泥饼印出来,还有雕像成形,即用瓷板镶嵌。第三道工序为釉下彩,即在坯体上画青花。釉上彩,即把坯体补水上釉后,再烧成瓷器。成形后的工序主要有补水工艺,用毛笔在坯体上洗墨,把坯体上的粉末、刀纹、孔洞全部填平。然后是上釉工艺,先上里釉,把釉倒进去,荡一荡,再倒出来,外部则可采用吹釉、浇釉、蘸釉等多种工艺。接下来,再放到窑里烧。这是十几道主要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更加细微的工艺,工序繁多复杂、分工严格。

  记者:在这么多道工序中,哪一种最为重要,或难度最高?

  黄云鹏:其中关键的几点,一是原料配方,即泥、釉或是各种颜色的配制,瓷器是经高温烧成的,有的是1300多度,有的是1600多度,各种温度不等。另外,瓷质要很白,这都是配泥、釉、料的关键之处,配得不好,瓷器就会烧变形,颜色不艳丽。

  第二即是拉坯成形,这个的难度系数很高,需把泥料拉成各种形体,一般工艺需学三年,但拉坯要学五年才能学好。另外是修坯,坯拉成大体的雏形后,通过修坯来达到设计要求,从造型到重量,每个都要一样,这也是非常有难度的。

  第三是烧窑,烧窑烧得好,瓷器就会光泽亮丽,特别是古时候,没有仪器,只能靠经验来掌握。

  再就是绘画,画得好坏,是决定瓷器价值的关键,如明代的五彩、清朝官窑的粉彩、宫廷绘画的珐琅彩等,都是由高级画师,甚至宫廷画家参与绘画的,构图与造型融为一体,所以陶瓷绘画是否细腻,也是绝活。现在这些主要的手工工艺都被列为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把它们永远传承下去。

  记者:做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您当初是怎么接触到这个行业,并取得现在的成就的?

  黄云鹏: 1966年我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大学学的就是陶瓷美术设计,毕业后分配到景德镇市陶瓷馆工作,从事古陶瓷研究、窑址调查与考古工作,1980年后也做仿古瓷工作。由于大学专业就是跟陶瓷相关的,毕业后也从事陶瓷工作,所以我一直重视景德镇这项传统艺术的学习、继承和创新。在陶瓷馆工作时,接触的是古陶瓷、窑址调查并研究各代精品,所以对景德镇的传统陶瓷造型及纹饰了如指掌。景德镇的陶瓷创造了中国灿烂的陶瓷文化,宋、元、明、清历代景德镇的陶工,都为宫廷生产了许许多多的宫廷用瓷,这些宫廷用瓷不管是造型或瓷质,都非常精美。我对这些瓷器及其历史也非常喜欢,所以努力地继承这项古代的工艺,通过仿古瓷的手法,把各种制瓷技艺继承下来。

  记者:其它行业的传统手工技艺,一般都是心口相传,由师傅带着徒弟学习,制瓷业也是这种学习形式吗?还是有比较现代的学院式或是其它方式?

  黄云鹏:我每年都会带着徒弟们学习,指导他们操作,从原料配制、成形工艺到青花的绘画。我们工厂里各个工种都有身怀绝技的师傅,他们也都带着徒弟学习,现在工厂里有200多人,都是我们自己带出来的。2009年,我们和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学院商谈后,决定把优秀的、愿意从事陶瓷工艺的同学集中起来,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由我们来进行指导,培养其传统技艺。我们每年都会培养20到30名左右的学生,现在仍在继续。

  记者:从1993年创办佳洋公司到现在,在所生产的产品中,哪一类是您最得意的,或者说最有代表性的是哪些?

  黄云鹏:从1993年到现在,我们公司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20多年的发展路程是比较艰辛的。前10年比较忙,因为培养人才起码要5年的时间,有了人才才会有优秀的产品。我们公司的主打产品,一种是仿古瓷,仿历代官窑或民窑的精品,仿得最好的是元代的青花、清代的粉彩、珐琅彩和金彩。在创新方面,我们把传统的纹饰加以消化、吸收,创造出有帝王特色、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新产品,如把珐琅彩的“杏林春燕”加以变化,放在茶具上,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创新离不开传统,更不能脱离当地的传统特色,景德镇的瓷器,一定要有地方特色,而且要有时代新意,这样才有广大的市场。

  记者:听您刚才谈的这些,过去的20年虽然艰辛,但现在还是呈现出很好的局面、很繁荣的状态,对于未来,您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期望?

  黄云鹏:景德镇既是中国的瓷都,也是世界的瓷都,这里的陶瓷品种非常多,有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卫生洁具、建筑用瓷、高科技陶瓷等。我们公司已经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单位,我个人和公司其它师傅也分别被评为全国、省或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既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我们就按照找好的路继续往下走,充分发扬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传统,充分发掘历代优秀的制瓷技艺,把其用在艺术陶瓷、日用陶瓷的生产上,使其发扬光大,并且与市场结合起来。所以我们收购了一个厂房,希望把它打造成手工陶瓷制瓷技艺的传承基地以及陶瓷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我们会把历代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和历代生产过的瓷器种类全部展示出来,不但有仿古瓷,更有创新产品。我们希望这个基地在两年内可以建成,让人们来到这个基地后就可以了解景德镇历代生产过的瓷器品种,以及景德镇当今的陶瓷艺术发展情况,为瓷都增光,也为其在世界上的地位添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