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期课堂问题行为及应对策略

2014年01月14日10:29  新浪资讯

  南京新东方泡泡少儿教育 蒋冰

  一、课堂问题行为及其表现

  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是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所谓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避过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1]幼儿时期的孩子,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所支配,自制力差、易冲动、自我中心强,所以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要远高于其他时期。幼儿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纪律性差

  因为幼儿的活波好动,所以幼儿课堂会非常“热闹”,经常会出现各种不遵守课堂纪律的问题。如在老师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没有参与游戏的小朋友就会和别的小朋友互相进行打闹,或者在上课过程中,小朋友会经常离开自己的座位,在课堂上随意走动。这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

  (二)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思想开小差、搞小动作、看课外书和在书本上乱写乱画。这是由于幼儿的注意力是不稳定和不持久的,尤其会很容易就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所以,很难让他们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活动中。如某个小朋友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或者新鞋子,在上课过程中,这个小朋友及其周围的小朋友往往都会不自觉的把注意力放在了新衣服和新鞋子上,而忽略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所以,幼儿课堂中,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不仅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很难避免的问题。

  (三)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态度消极

  幼儿课堂中,许多小朋友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其中,有些小朋友是因为本身不喜欢这门课,受父母的意志左右才来上课,因此缺乏足够的兴趣;有些小朋友则因为学业成绩不太理想,同时由于家长和老师的不喜欢,自身产生自卑心理,丧失学习兴趣,更有甚者产生抵触情绪。不管原因是什么,此类小朋友在上课过程中通常都会表现出消极被动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上课马马虎虎,粗心大意,上课前没有思想准备,丢三落四。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每一个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总隐藏着一定的原因,只有找到这些原因,才有可能消除课堂问题行为,改善课堂秩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学生发生课堂问题行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幼儿时期,小孩的各项生理机能都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幼儿心理也处于发展敏感期。在正常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幼儿期的孩子具有非常不同于年龄段的特点。从生理特点来说,幼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完善,大脑皮层的抑制能力差,很难较长时间地集中精力从事一、二种单调形式的活动,更难较长时间地关注于教师的讲课。其次,从幼儿心理特点来看,幼儿好动、爱玩、好问、好说,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为无关的刺激特征(新奇、新颖、活动性、强烈的对比等)所吸引而分心。而且,由于幼儿的好动,对自身的行为又缺少控制能力,因此,幼儿之间很容易产生争吵、哭闹,甚至于肢体碰撞。

  (二)幼儿对于关注的需求

  需要时刻获得他人的关注是人类的天性,而幼儿在这方面的需求又要远大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在幼儿英语教学实践中,幼儿课堂的活跃程度要远远大于少儿段和青少段的课堂,每个幼儿从天性上都希望自己是课堂上的中心,能够获得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关注。课堂中的小孩子们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学习好的小孩子,会用自己学业的成功获得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赞赏;而活泼好动爱捣蛋的小朋友则会以学习以外的搞怪捣蛋的方式获得别人的关注。而如果这些小朋友一旦失去别人的关注,往往就会通过实施课堂问题行为表达自己心中的的不高兴,企求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这种关注,即使是消极的,也比忽视自己存在的结果要强。

  (三)幼儿的认知水平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矛盾造成的问题行为

  每个教师在课堂上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以幼儿英语学习为例,有些幼儿可能还停留在认识ABC英语单词的阶段,有些幼儿却已经能够认识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单词,甚至有些幼儿都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了。面对这些不同进度的孩子,教师难以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材料,不知道该怎样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的目光只盯在那些认知水平较高的孩子身上,这些孩子从教学中获得了满足,一般不会犯纪律性的问题。但是,迁就这些孩子就让那些进度慢的学生感到无法跟上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艰深难懂,于是这些学生自然就容易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相反,如果教师顾全那些认知水平低的孩子,那些认知水平高的孩子会感到学习内容不具有挑战性,这些孩子同样可能出现课堂问题行为。

  三、课堂行为问题的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幼儿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幼儿课堂必然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段学生课堂的鲜明特征。这种特殊性给了幼儿课堂的老师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是否能够把握幼儿课堂教学的特殊性,也成为了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作为幼儿早期课堂的教学主体,老师必须关注自己的教学客体,应当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针对幼儿在课堂行为方面的问题,提出应对的方案策略,从而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课堂环境。

  正如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所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赫尔巴特重视儿童管理,视其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他认为,“只教不管”,会使教育工作变成徒劳;相反的,如果只管不教,则会导致对“心智的压迫”。赫尔巴特之所以重视管理,正是因为他认为儿童有一种“不驯服的烈性”,它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既会扰乱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计划,也会“把儿童的未来人格置于许多危险之中”[2]因此,必须加强对幼儿的管理,使之在儿童时期就能够克服他的烈性。

  根据赫尔巴特的理论,管理儿童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1)惩罚的威胁。所谓“惩罚的威胁”,就是事先警告儿童,不守纪律必受惩罚,强迫他们就范。在幼儿课堂中,主要的惩罚措施应该以积分的方式来进行,事先应该和孩子建立规则,如在上课之前,告诉幼儿如果不遵守纪律,则会扣除分数,或给对方加分的方式,能够比较有效的管理课堂。

  (2)监督。监督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可是必须运用得当,否则必然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在经常监督的压力下成长的人们必然缺乏创造的能力,果断的精神,自信的行为和多才多艺。

  在人数较多的幼儿课堂,分组积分是较为常见的管理方法。形成竞争机制,让幼儿产生竞争的意识,以他组的行为来监督本组队员的课堂行为。

  (3)命令和禁止。这要与威胁、监督配合运用。无论命令或者禁止都应明确、具体,发出之后即不再收回,要求儿童绝对服从。在幼儿课堂可以制作一些YES或NO的卡片,以简笔画的方式让幼儿明白那些事可以做的课堂行为,如举手发言,那些是不可以做的行为,如随意离开座位。让幼儿明白自己行为是否可以进行。

  (4)惩罚。在实践中违反禁止和命令的事情是难以避免的,这时则采用惩罚。如剥夺自由、禁止用餐、关禁闭、打手板、使用惩罚簿等。但是随着近代教育学的发展,体罚已经渐渐被时代所淘汰,尤其是因为幼儿生理和心理都比较脆弱,故体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对幼儿的惩罚大多应该以比较委婉的方式进行,如设置惩罚角,可以让幼儿在出现行为问题时,坐在惩罚角中,让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问题,而加以改正并自控。

  (5)做功课或进行活动。他认为,功课是最好的管理方法。此外,手工劳动、野外活动也可使儿童不再去做无谓的事情。在每次上课的过程中,让幼儿能够动手做的活动,往往能让幼儿产生很大的兴趣,并且分配任务,设置奖励措施,能让幼儿更有自律性。

  (6)权威和爱。赫尔巴特重视权威的作用。他说:“人心屈服于权威;权威能拘束心的出乎常轨的活动,因此在压制一种倾向于邪恶的、正在成长的意志,权威可以有很大用处”。爱可以减轻管理工作,有着教育意义。因此老师应当以慈爱对待幼儿,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谐起来。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该以爱之心,在遇到任何问题时,更应该以爱之名,来解决问题。 结合赫尔巴特的理论以及我们的日常教学经验,我提出以下几种策略方案:

  1、 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首先要激起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幼儿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之后,才能在没有学业压力的情况下积极、快乐、主动地学习英语,这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幼儿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激起幼儿对英语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小孩便会将关注点放在学习中,这样便可以很好地避免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用具来辅助教学,这势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材,整合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内容,以及关系幼儿生活的内容,建构涵盖文学与语言、科学与社会、健康与生活、艺术表现、游戏与娱乐、环境创设等方面具有粗浅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课程内容。提高幼儿对英语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生动形象的卡片和有趣的视频文件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幼儿的想象力,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往往能避免问题行为的出现,使教学事半功倍。

  2、 教师应当学会控制幼儿课堂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毕竟课堂教学是在老师的带动下进行的,只有整个课堂处在老师控制下,教学才能井然有序,按照预定计划取得最佳效果。但问题在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控制课堂。尤其是小朋友好奇心都比较强,而课堂又总是呈现新的东西,由于小朋友的直接思维和出声思维,总是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立刻就要表达出来。另外小朋友的表现心理强,总想在教师或同伴面前表现自己。这些都是小孩子的天性,不能够直接粗暴的进行打压。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的时候,选择干扰性最小的一种方式对其进行纠正,从而达到控制课堂的效果。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可供借鉴:(1)行为暗示:面对小孩子调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交头接耳等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喜好,通过一定的暗示动作来提醒、警告小朋友,从而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实现控制的目的。例如,教师始终看着有不恰当行为的小朋友,直到他停止了这种行为为止;或者眼睛盯着他的同时,用手指放在嘴唇上表示让他停止说话等等,都是教学中有效的暗示方法。(2)提问旁边的小朋友:当学生不专心听讲或在课堂上偷看其他书时,教师一般可通过提问该小朋友旁边的小朋友来提醒和警告他,这样可以避免因突然直接提问该生可能引起的小麻烦,如因毫无准备而显得惊慌失措,答非所问,进而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哄笑等等。(3)讲幽默的小故事:当课堂气氛沉闷,小朋友注意力开始下降时,教师可适时讲个小笑话、小故事,来调节气氛,防止问题行为的出现。(4)创设情境:当学生疲劳,不专心听讲时,教师可适当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让小朋友参与一些活动,如小竞赛、小表演、小制作等,以达到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目的。

  3、耐心引导幼儿行为

  马克思范梅南认为教育机智“就是通过实施某种认知的敏感性和实践一种对孩子主动关心”。[3]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交往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争抢或打架现象,幼儿消除自我中心的过程不是一触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加以引导,教以正确的行为方式。在每一次冲突的解决中,教师应一点一滴地把正确的观念教给幼儿,将正确的行为方式不断植入孩子的心中,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4、游戏教学的合理穿插

  爱玩、爱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每个小朋友都会对做游戏充满兴趣和好奇心,课堂游戏可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整个过程中充满了激情与欢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当然这些课堂游戏并不是简单的玩,而是直接为教学服务,寓知识于游戏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教学法主要能够起到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1)能够抓住小朋友的思维兴奋点,创造良好的课前气氛。上课伊始,由于种种原因,小朋友的思维兴奋点往往不在上课本身。如果教师在这时能巧妙地运用教学游戏,就会使他们的情绪逐渐安定下来,把学生的兴奋点慢慢地吸引到英语课堂学习上来。例如:一位教师走进教室,发现小朋友正在吵闹,心思根本就不在课堂上。她没有马上开始讲课,而是对学生说:“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小朋友一听便马上安静下来。于是她接着说:

  “我们来做一个龟兔赛跑的游戏。每组派出一名同学,背对黑板,我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单词,然后说:删攀愀搀礀 go',小朋友们就转过身来,谁最先又快又准地读出这个单词,谁就往前跳一格,最先到达讲台的为胜利者。”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大家都争着参加,整个课堂就形成了英语学习的氛围。这样,学生的思维兴奋点由刚上课时的吵闹,通过英语游戏这座“桥”,

  就会不知不觉地转移到英语学习上来了。这个时候,新课程的教学就能很容易的进行了。

  (2)帮助学生度过课堂中的“思维低谷”。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孩子的注意集中一次只能维持30分钟左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孩子的大脑肯定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疲劳,形成一段时间的“思维低谷”。因而如何处理“思维低谷”的问题,对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而言就很重要,而教学游戏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捷径。当小朋友进入到“思维低谷”的阶段,游戏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疲劳,也能在游戏的过程中让他们更深刻的学到知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某位老师在教小朋友们介词in, behind, under时,发现许多小朋友很疲劳,精神不够集中。于是便请一名小朋友到黑板前面来,拿出一个装有橘子的袋子,大声问道:“What's in the bag? Can you guess?”一旦他猜对了,就把橘子奖给他。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他们纷纷举手,积极参加。接着用类似的方法教What's behind the box? What's under the teacher's desk? 到游戏结束时,不仅很轻松的将这几个介词的用法讲明白了,而且让小朋友在游戏的欢乐中学会了预定的教学内容。

  当然,必须引起重视的是游戏教学的方法也并不是百利无一害的。由于小孩子心智方面不成熟,控制能力也较差,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以外,出现碰撞、摩擦,甚至是受伤的情形,而一旦发生意外,那么整个教学游戏就只会起到负面效果。因此,在幼儿游戏教学中,老师应该多开展一些益智类的游戏,尽量避免需要很大活动量的游戏,即便要开展此类活动,也不宜时间过久,而且游戏期间,老师应该时刻关注游戏中的小朋友,当然,对于其他小朋友也不能忽视,预防出现任何以外,给幼儿身体带来创伤。例如,2013年11月17日,在一节幼儿课上,两名小朋友在做游戏时,被坐在座位上的一位小朋友伸腿绊倒,做游戏的两名幼儿摔倒,其中一名幼儿摔倒时手部擦伤,另一名幼儿没有身体伤害。在回顾该事件的发生经过时,我们发现有两点问题:一、老师在组织游戏时,只关注到了在进行游戏的幼儿,而没有关注到没有参与游戏的幼儿。二、在做游戏之前,并没有建立一套安全的游戏规则以避免意外事件的出现。这一案例无疑直观地告诉每一位教师,课堂活动中教学安全的重要性,每位教师都必须引起重视,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应该预防和应对幼儿的问题行为。

  [1]阴山燕、赵慧:防止课堂问题行为升级的策略,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版,第17页。

  [2]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257~259页。

  [3]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