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高考改革内容的理解

2014年05月05日15:46  新浪资讯

政策内容: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决定》明确了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目标,规定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高考改革是考试改革的重点难点,高考改革一方面是要解决怎么考、考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招生问题。他说:“高考录取,第一主要以统一考试科目成绩为基础,同时还要依据学生三年学业水平成绩,还要参考他综合素质的表现,比如说他参加志愿活动等能够表现他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

高考方面,国家决意要对统一高考进行改革,而改革的重要基础,就是统筹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自的功能定位。在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将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地设置考试科目。探索外语科目“一年多考”形式为打破“一考定终身”的现状奠定了基础。一年两考,就给了学生一次补救的机会,使考试更加公平公正。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基于《决定》指导下的高考命题要以科学、公平、准确、规范为目标,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需求,坚持素质教育导向,体现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与衔接,体现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水平,体现中学教育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考命题的方向是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梳理、分析、反思、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考命题要在多年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更加重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运用先进教育测量理论、命题技术,命制出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试题。

在现有高考试题资源库基础上,采取更大范围向社会征题的方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进一步丰富充实高考试题资源库。高考命题要采用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和语言,体现公正和公平的理念,避免人为设置障碍和繁、难、偏、怪,使学生能用熟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关注学生接受基础教育期间所积累的基础知识,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考试命题应更多的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质量,而不是知识的记忆数量。

如语文学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和汲取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引导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在了解世界多元文明的基础上,感悟中华文明魅力,深化对祖国的感情;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考查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作文命题要处理好开放与限制的关系,要既有利于学生的发挥,又注意防止套作、宿构和模式化写作的倾向。数学学科要注重基本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强调通性通法;注意数学应用,考查学生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数据分析、图像解析等内容,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本学科应有的位置上,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减少统考科目,将高考和平时成绩挂钩,是“减负”从基层开始迈出的实质一步。以高考人数最多的河南省为例,2014年河南省教育工作会上透露了高考改革的大致方向:统一高考科目缩减为语、数、外三门,外语有可能实行一年两考,高校录取将参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情况等。河南省实行高考改革后,全国统考科目将缩减为三科,包含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另外,每名考生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门考试成绩接受考量,计入高考成绩。减少统考科目,将高考和平时成绩挂钩,对学生来说也是件好事。

在文理分科中,“文”是指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各门学科,“理”即自然科学中的各门学科。文、理科学习,对于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侧重点有所不同。自然科学运用统计、调查、测验、实验、定量分析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偏重抽象理论思维。人文社会科学虽也运用某些自然科学方法,但主要依靠定性研究和陈述事实、展示形象、理解意义的表现手法,偏重形象思维。文理科不同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相互联系,互为补充。

高中实行文理分科,尤其是过早的文理分科,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思维方式单一。理科学生不学历史、地理等文科课程,知识面狭窄,缺少人文素养。文科学生不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逐渐远离自然科学常识,淡化了严谨的科学思维训练和科学精神培养。这些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接受基础文化学习。在高考文理分科影响下,大学招生选拔标准过窄和功利化,阻碍了普通教育的全面发展。为了矫正这一弊端,迫切需要改革高考评价的学科导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虽然相关方案和实施步骤需要进一步探索,但已为高考科目改革确定了目标。作为招生考试改革的重要举措,高考实行文理科合一,可拓宽中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基础,改善能力结构,选拔与培养创新人才。通才培养与通识教育密切相连,其重要基础就在于理性的培养,后者是知识与能力获得的前提条件。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政策,实行不分文理科的考试,可以破除高中文理科教学的人为分割,优化中学教学科目组合,引导基础教育全面发展,改善中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促进人才培养。这项改革是一大亮点,不仅能改善中学的教与学,也有利于提升高校生源质量,将对不同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产生广泛影响。

政策内容: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决定内容一针扎到现行考试体制的弊端,是打破‘分数决定命运’现状的需要,也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说,“改革将高考从‘指挥棒’变成‘服务器’,从现行以行政为主导的计划招生转变为专业为基础的自主招生,学校和学生选择权都会扩大。”

针对《决定》提出的“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高中考试主要应考查学生高中学业完成情况,将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考试成绩,不再用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学生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优势,自觉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来参加考试,每一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避免毕业时“一次考三年”的压力。高校招生应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来录取,即对符合要求的学生,高校主要依据其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情况,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20143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现在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高考。过去是“一张卷子考各类考生”,很难体现不同类型高校对人才选拔的特定要求,也使高考低分者不免有挫折和自卑的感觉。不少专家也表示,在国际上普教与职教“分类考试”已是普遍做法。国家和各级政府应着力提升对技能型人才的价值及选拔方式改革意义的认识,营造人才选拔的适宜环境。要精心组织技能型高考,从命题、选拔标准到组织管理,必须严格要求,不能“降一等”来考,缺乏应有的含金量。要加强教育配套,充分重视高职及应用型本科建设,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四要解决好技能型人才的出路问题,这将提高人才选拔的吸引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