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杨宇:期指有效缓解市场波动

2014年11月04日15:07  新浪资讯

  机构“做多套保”策略浮现

  股指期货上市三年半以来,日益成为各类投资者广泛使用的风险管理工具。投资者实现灵活避险,既是股市宏观稳定性增强的微观基础,客观上更直接提升了各类投资者的安全感。日前,上证报记者走访了相关机构投资者,了解其使用股指期货的情况。股指期货机构投资者之一的嘉实基金,其董事总经理、指数投资部总监杨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股指期货上市三年半以来,“减震器”作用显现,增强了股市稳定性,为基金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策略,“做多套保”的策略也逐渐体现,满足了广大个人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

  “在股指期货未上市前,投资者面对股票价格下跌风险,只能大量抛出手里的股票,这样不仅未能有效回避市场风险,而是加大了股价的下跌动力。”杨宇表示,机构运用股指期货后,可以不用减少股票的持有量,利用少量资金就能够有效对冲风险,也使得自身头寸的市值更加稳定。

  杨宇举例说,某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市值为20亿元,为了规避系统性风险,决定减持一半的头寸,但此举一方面不能完全回避价格风险,一方面会因为减持股票本身的行为,加大剩余头寸的下跌风险,在增加市场的整体抛盘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损失。但如果运用股指期货避险,20亿的股票市值可持有不变,又能有效弥补整体市场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所以,在今年6月底‘钱荒’的时候,因为我们使用了完全对冲的策略,心里就很踏实,并且通过对冲取得了更好的收益。”

  杨宇介绍说,除了使用传统的“做空套保”手段,随着市场的变化,机构投资者运用股指期货进行“多头套保”的需求已日渐增多。嘉实基金在今年股指期货出现较大贴水的阶段,就进行了灵活的“多头套保”,做到了“现货替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杨宇透露,针对机构投资者的需求,中金所今年以来对股指期货套保制度进行了改革,对于传统类对冲策略,要求期现匹配。但针对所谓的资产配置,交易所根据投资方案进行监管,并不要求期现严格匹配,这极大提高了投资者对于股指期货“做多套保”的兴趣,使其更易操作。

  不过,杨宇同时表示,较上市初期,目前股指期货操作难度变高了,主要原因是套利空间逐渐变小,侧面反映了市场投资者也日趋成熟。早在2010年10月份,股指期货基差明显,多数时间都以大幅升水状态呈现,但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目前基差较小,且贴水状态也时常出现,套利空间越来越少。“这恰恰说明,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需求比以前更加强烈,参与者也越来越多。目前来看,规避股市风险的最佳工具仍是股指期货。”

  杨宇表示,在股指期货上市三年多的时间里,嘉实基金成功上线的与股指期货相配套的专户产品达十几款之多,产品资金量从最初的3000多万元增加到目前的近40亿元,其中多数产品都是以对冲操作为主。不仅丰富了交易策略,而且更好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曾经有一个主动型专户的投资者,净值跌了5%不到就受不了了,我们将它的资金转为对冲产品之后,收益变得稳定了,它从此以后就成为我们相关产品的忠实跟随者。”

  杨宇认为,股指期货操作成本较低,这为投资者提供了便利的对冲工具,但种类明显相对较少,如果能够再推出如中证500指数等配套品种,避险的效果会更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