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布局“中国智造” 助力工业转型升级
——访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任占勇

2015年10月22日14:23  新浪资讯

 

  国务院10月14日召开常务会议指出,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就是“智能升级”,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高度结合。因而必须要把“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和“双创”紧密结合起来。”

  作为政府智库、基础性、公益性的服务机构,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简称301所)在制造强国战略实施中已前瞻布局四大专业,力争为工业转型升级献智献策。301所副所长任占勇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双创”等关键词,对301所的战略规划进行了全面阐释。

  任占勇告诉记者,紧贴国家政策走势,301所日前已重新调整专业架构。“十三五”期间,301所的战略定位是:任何一项业务规划都要与“中国制造2025”关联,要与“互联网+”关联,要与“质量为先”关联。要通过打造“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做平台打造与资源的整合者。基于此,301所探索打造的“互联网+检验检测”模式也将为“双创”发展提供机遇和空间。  

  围绕制造强国战略整合四大“主业” 

  记者:懂“变”的基因确保了301所能够随着国家的政策变化而随时调整业务模式与业态。国务院近日发布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成为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动纲领。在向大工业领域迈进中,301所的业务模式是如何与之匹配的?调整后的专业架构是如何定位的?

  任占勇:围绕中国加快实施制造强国的基本战略,301所调整并重新布局了业务架构与模式。当前主要业务涵盖四大板块:质量工程专业,标准化专业,运营管理专业,以及智能制造专业(数字化工厂或智能工厂)。其中,“标准化”是301所起家之本。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我们延伸到制订标准、研究标准、研究方法,进而引出了“质量工程”这个大专业。随着企业的需要及301所的发展实际,我们又衍生出运营管理专业,它是把生产过程从流程上种制度化、表单化的一个专业,学术上可以叫运营管理,在中航工业内即AOS运营体系。在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的另一个专业是信息化。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我们结合原有的自动化专业,将其提炼为智能制造专业。

  记者:质量工程专业实际上强调了“大质量”的概念?

  任占勇: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本质是要提升中国工业产品的质量。此前,无论是数量、产量,还是生产能力,我们都不比西方国家差,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业品主要输在了质量上。所以,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首要解决的是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301所的质量工程专业就是围绕工业品的质量提升开展的。目前,无论是专业的从业人员、技术手段,还是技术工具,我们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我们近300人的专业团队,全面覆盖了工业各大领域。如果说质量是一个产品全维度的描述,我们除了不涉及产品的性能功能设计,其他方面,从产品的质量的管理到内在特性,包括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等一系列要素都有所涉及。

  记者:产品的质量是设计赋予的,要确保设计落到实处,还需要强大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这是标准化专业的职责?

  任占勇:可以这么说,质量设计方法再好也不能确保一定会生产出好的产品,因为好的设计要靠生产来实现,靠过程来保障。在这方面,我们与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就是301所的第二个大专业——标准化专业。质量方法只是诊断问题、发现问题的手段,要解决问题一定要靠标准,要把已经成功的经验固化下来。尽管各行业目前都有自己的标准,但与国外相比,我们的标准过于宽泛。“网眼儿”太大,放在哪里都适用。因此,301所的标准化专业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力争让好的设计真正“落地”。

  记者:有了质量保障和“标准”流程之后,如何确保在全产业链条上充分发挥其效能?

  任占勇:有了标准之后,要保障在生产中完全按照标准来实施,避免遇到困难绕着问题走,就要用流程把他固化下来,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301所的第三个专业就是构建最完整的、从产品设计到产品的制造,再到给产品配套的供应商管理,以及售后服务保障的全产业链的管理体系,即运营管理体系,我们也称之为AOS航空运营管理体系。在这个管理体系中,从供应商到售后服务,都要做到事事都有流程、事事有表单。这个管理体系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中航工业系统内部。

  记者:与质量工程及标准化专业相比,智能制造对于301所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这是301所下一步开拓的重要领域?

  任占勇:在我国发布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后,智能制造被确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围绕智能制造发展,我们在原有的精益制造、自动化专业等基础上,结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以及企业自身的专业特质,重新构建了一个数字化工厂的智能化制造模式,整合出了一个新的专业——智能制造专业。我们希望瞄准德国的工业4.0,实现基于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来打造中国未来的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把我们前端基于设计、标准、再到流程的经验固化下来,依靠车间的形式把这些东西生产出来。

  借力“互联网+” 跨步迈向大工业

  记者:在航空领域,无论是标准化、质量工程,还是运营管理专业,301所一直做得风声水起,有声有色。下一步迈向大工业领域,我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

  任占勇:我们要借中国大发展之势,按照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把301所现有的专业和能力带到工业领域里,大跨步迈向工业领域。要把已有的技术能力在工业领域充分发挥作用,需要考虑相关的技术方法是不是能直接的转化,以及如何降低成本等问题。“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质量为先”的基本方针,这为301所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301所原有的各大专业都是为质量服务的,在政策支撑下,301所要把握机遇,整合资源,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助推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记者:在向大工业领域迈进中,除了专业板块支撑外,301所还可以提供哪些增值服务?

  任占勇:基于四大业务板块,我们构建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分解产品并进行设计。基于此,301所后端承接了对产品分解的质量设计特质所包含的各项内容,包括可靠性仿真试验,安全性仿真分析,测试性仿真分析,以及产品的维修性、保障性等。而且,在产品生产出来之前,我们还可以对其半成品进行半实物仿真测试,降低用户成本。这些服务还得益于301所拥有强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既包括当前我国航空产品所有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数据,也包括国内比较完整的基础元器件数据、基础材料数据,以及大量的工业产品数据、客户的使用数据等。目前,301所正围绕国家提出的“双创”方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按照“互联网+”的理念,构建“互联网+检验检测”这一新的商业模式。

  记者:“互联网+检验检测”的优势是什么?目前发展到了哪个阶段?

  任占勇: “互联网+”能够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效率,一个是成本。301所要解决工业领域的质量问题,用原有的方法(军工领域的解决办法)成本偏高,通过“互联网+”模式,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挖掘一批未知的潜在客户。实际上,真正的“互联网+检验检测”的模式应该是依托互联网,向未知客户渗透。“+互联网”是面向定制客户发送信息,而“互联网+”则是渗透到海量的“大众创业”的未知客户当中。今后“互联网+检验检测”应该是线上、线下双向提供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改进服务。线上检测是根据工业产品信息,基于大数据,构建产品标准模型。企业可以在线依据相应的产品标准模型,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自评价。若自评价结果不满足质量要求,平台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质量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进而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工业产品研制全过程。除了构建互联网的平台,我们也在构建实物的平台。我们在建的新所区里,很多设备已经不是301所自己投资购买,而是和很多的企业共同合作,我们使用设备并进行付费。这样既可以降低前期的投资,后期整体的资产量也会降低,进而提升运营效率,实现了共赢。这同样是我们探索的新的商业模式。

  记者:意思是说,301所要做平台的打造和资源整合者?

  任占勇:应该是的。301所的绝对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在航空领域有诸多的成功案例和丰富经验,二是无论是质量,还是标准化,在国内我们都有绝对优势。所以,在“十三五”期间,301所要把过去的运营模式向具有整合资源能力的平台转型,要做资源的整合者,不用事必躬亲。而且,301所拥有“国家机械电子产品环境和可靠性的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标准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国家工信部工业产品质量网所在单位”等诸多头衔。基于此,我们很有信心把301所打造成为像阿里巴巴那样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客户可以放心地“淘”质量。将来,消费者只要来到我们的平台,就能够找到放心的、质量有保障的产品。 

 

中国工业报记者   司建楠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