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成功实现“高标准 稳起步”的预期目标

2014年11月04日10:48  新浪资讯

  上市国债期货是我国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之一,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是继股指期货之后期货衍生品市场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和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9月6日国债期货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挂牌上市,并于2013年12月18日顺利完成首次交割,成功走完一个完整的周期。上市以来,国债期货市场运行平稳,功能初步显现,在促进国债顺利发行、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参与机构比较认可,媒体评价积极、正面,实现了“高标准、稳起步”的预期目标,为国债期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国债期货市场运行平稳

  国债期货TF1312合约上市首日以94.220元开盘,收盘于94.170元,较挂盘基准价(94.168元)上涨0.002元,实现“开门红”。此后,受现货市场影响,国债期货价格稳中有跌。截至2014年1月15日,主力合约TF1403合约最高价为94.694元,最低价为91.130元,收盘价为91.816元。市场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投资者参与有序,市场交易理性

  截至2014年1月15日,国债期货总成交355,148手,日均成交4,130手;总成交金额3,305亿元,日均成交金额38.43亿元;日均持仓3,776手。美国30年期国债期货上市初期日均成交100手,日均持仓900手,当前我国国债期货市场流动性高于成熟市场国债期货发展初期水平。

  从参与主体来看,共有12,204名客户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其中自然人客户11,906名,法人客户298名。在法人客户中,证券公司43名、证券投资基金8名、期货公司资管39名。在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保障下,这些投资者都是有资金、有知识、有经验的成熟投资者,熟悉国债期货合约条款设计,以及交易、结算、交割、风险控制等制度,交易行为理性。

  从成交持仓结构来看,主力合约成交持仓分别占比93.15%和84.87%,与国际成熟市场特征十分贴近;日均成交持仓比为1.13倍,市场交易理性。在持仓量前20名的客户中,特殊法人客户10名。这表明国债期货作为专业性较强的金融衍生产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特征初步显现。未来随着国债期货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会不断提升。

  (二)期货价格波动合理,与现货价格联动性良好

  上市以来,国债期货价格波动合理。截至2014年1月15日,TF1312、TF1403、TF1406合约平均日间波幅 分别为0.20%、0.18%、0.15%,最大日间波幅分别为0.65%、0.62%、0.58%,均在1%以内。国债期现货价格联动性较好,主力合约期货与现货的相关系数为99%,最大收盘基差 为0.58元,最小收盘基差为0.02元,平均收盘基差为0.20元。同期,美国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的平均收盘基差为0.12美元。我国国债期货基差接近国际成熟市场水平。

  为满足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需求,防范交割风险,促进国债期货功能发挥,中金所对国债期货套保、套利管理制度进行了优化,鼓励投资者进行双向套保、套利交易。国债现货市场债券借贷、买断式回购等业务的发展,也为投资者开展套利交易创造了条件,套利交易对期现货价格收敛的约束较强。2013年9月17日,国债期货在盘中出现了0.6元的基差。随着套利力量的进入,基差明显下降,至收盘时降至0.25元,恢复到合理区间。

  (三)主力合约成功切换,交割平稳顺畅

  国债期货采用实物交割,随着交割月的临近,在梯度保证金和梯度限仓制度的引导下,没有实际交割意愿的投资者逐步将国债期货头寸从近月合约转移到远月合约。从2013年11月下旬开始,TF1312合约持仓逐渐降低,TF1403合约成交逐渐活跃,持仓稳步增加。2013年11月28日,TF1403合约成交量为2,300手,持仓量为1,822手,成交和持仓均超过TF1312合约,成功切换为主力合约。

  交割是联系国债期现货市场的纽带,是期现货市场价格收敛的保障。国债期货上市以来,我所在前期开展7次仿真交割的基础上,组织中央结算公司、中国结算公司、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期货公司、部分证券公司等机构多次开展全市场交割业务演练,确保国债期货平稳交割。TF1312合约2013年12月2日进入交割,至2013年12月18日交割结束,共完成70手滚动交割、381手集中交割,交割款总金额4.3亿元。从参与交割的主体来看,参与交割的客户均为机构投资者,未出现不符合交割门槛的情况。从交割券种结构来看,投资者对交割券种选择的趋同性和专业性显著增强,交割行为理性,全部履约交割。卖方客户共选择4种可交割国债用于交割,其中交割量最大的前两只国债为130015和130020 ,占交割总量的比重为79.16%。国债期货顺利完成首次交割,标志着国债期货完成了首个合约从挂牌、交易到交割的周期,国债期货的产品、规则和制度设计得到了市场检验。

  (四)市场监管有效,运行规范

  2013年7月5日,证监会与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部委联合成立了国债期货跨部委协调机制,对于保障国债期货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在国债期货跨部委协调机制框架下,财政部调整国债招标时间,保证所有投资者都能在国债期货中午休市时间获得招标结果信息,杜绝了承销团成员利用国债招标信息优势在期货市场从事内幕交易的可能性;中金所与中央结算公司、中国结算公司积极落实交割业务合作,保障国债期货交割业务的顺利开展,商业银行、保险资金等金融机构参与国债期货政策以及国债充抵保证金等制度建设正在积极推进过程中。

  以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协作机制为基础,中金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结算公司、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建立了涵盖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的跨市场监管协作机制,正在积极推进更大范围的国债期货跨市场监管协作机制,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同时,中金所及期货公司技术系统运转安全平稳,业务操作成熟有序,会员分级结算制度运转有效,没有发生结算风险。

  二、国债期货市场功能初步显现

  尽管我国国债期货运行时间较短,但在促进国债发行、提升现货市场流动性、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及时反映货币政策信息以及加快金融机构产品和业务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一)发挥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促进国债发行

  国债期货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报价成交连续,能够为债券市场提供透明度高、连续性强的价格信息。国债期货上市以来,财政部先后发行了多只可交割国债,国债发行中标价格与国债期货价格之间的基差最低为0.07元,国债期货为国债招标发行提供了重要的定价参考。

  在承销国债的过程中,部分国债承销团成员,利用国债期货锁定利率风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债期货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的初步显现,提高了投资者参与国债投标积极性,促进了国债发行。以130015、130020两只国债为例,市场预期这两只国债为最便宜可交割国债,全部50家国债承销团成员每期都参与两只国债的发行投标,比参与其他国债投标的承销团成员平均数量多5家;两只国债的平均发行认购倍数为2.06倍,比同期其他附息国债的平均发行认购倍数高25%。

  (二)提升国债现货市场流动性,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健全的国债收益率曲线需要建立在统一、高效、透明的国债现货市场之上,全面反映不同期限结构国债的市场供求关系。上市以来,国债期现货之间套利交易机会、实物交割需求等的增加,促进了国债现货市场流动性的提高,最便宜可交割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提升尤为明显,促进了现货市场定价效率的提高,从而夯实了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编制基础。截至2014年1月15日,130015日均成交约20亿元,较8月份增加2.74亿元,增长16.21%。投资者通过某货币经纪公司对130015进行询价的次数日均25次,较8月份增加11次,增长79%;买卖价差由上市前的4-5个基点 下降到上市后的1个基点,最低0.25个基点。

  国债期货价格反映了市场对中长期利率走势的预期,与5年期利率互换走势高度相关,国债期现货基差与回购市场利率之间的关联性也较高,对现货市场价格进行再发现、再定价、再校正,提高现货市场定价效率,进一步提升国债收益率曲线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有效性。

  (三)促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及时反映货币政策信息

  国债期货促进了交易所债券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国债期货是横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衍生品,期现套利交易有助于消除同一券种在两个债券市场上的定价差异,提高债券市场定价效率,促进国债在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的双向流动。国债期货上市以来,可交割国债跨市场转托管量月均73亿元,较8月份增长115%,占所有国债转托管量的40%。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