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万世博游客购物欲 扩建轨道枢纽商业中心

俞凯 2008年11月19日09:58 东方早报

  47家购物中心、156个大卖场、近200家百货店、2719家超市、4112个便利店、34万余个各类餐饮门店,4029万平方米的零售商业网点营业面积,175.3万名商业从业人员,这是目前上海商业的全部“家底”。

  然而对于500多天后将要开幕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受市经济信息委和市商务委员会的委托,市商业联合会、上海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近日完成了“迎世博上海商业布局调整和业态创新研究”,并提交给市政府作为决策参考。

  据悉,为了满足市民和7000万世博游客的消费购物需求,上海将加快布点建设一批轨道枢纽型商业中心和新型业态,并提升发展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徐家汇、豫园、新上海商业城、五角场等20个具有国际化购物天堂象征的市、区商业中心,成为服务世博的新亮点。

  与其他国际城市有差距

  “迎世博上海商业布局调整和业态创新研究”指出,目前,上海零售商业的规模约为伦敦、纽约、东京的12%~25%,并且在业态能级、商品种类、品牌档次、市场环境、国际化程度、个性化服务等方面亟须提升,单位商业面积实现的销售额明显低于国际先进城市。

  专家认为,从竞争态势看,上海正承受国内外商业中心城市的双重竞争压力。从国内看,近年来国内大中城市商业发展步伐加快,上海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幅低于国内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主要商业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相比在先进业态、业种上的优势缩小,商业特色不够鲜明,对国内消费者的吸引力有减弱趋势。从国际看,随着国外旅游市场的逐步开放,东京、巴黎等国际购物中心城市将吸引更多国内高端消费者。以大卖场为例,由于竞争激烈,本市大卖场的单店营业规模呈下降趋势,发展速度也已趋缓。

  轨交与商业相结合

  专家调研后认为,世博会对上海商业提出的要求不仅是“商业零售总额”、“商业门店数”这一类的数量指标的简单变化,更重要的是,商业区内原有各种业态之间新的组合关系以及新型业态的发展状况及趋势都要随着世博会的需要加以调整变化,上海商业的主导业态应体现出全球经济的特色,以方便型的便利店、便捷型的仓储店、综合型的购物中心、具有特色的专卖店以及传统的百货店等多种业态整合交错发展。

  为了适应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建设和世博游客流动大的形势,专家建议大力推进交通枢纽与商业的结合,满足世博游客和市民在新的动态空间和生活条件下的消费需求,集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型商业,机场、火车站、深水港、高速铁路站等站点商业,邮轮商业和省际高速公路匝道口商业。

  据悉,今后两年内本市将通过网点布局规划、业态配套,加快轨道枢纽型商业中心的形成。对轨道公交汇集的换乘枢纽型站点,将按区域商业中心布局规划;对普通轨道公交站点,按便民利民原则配套商业业态;对靠近居民区的轨道站点,一般可设置为社区商业中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