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畅人安是他最大的心愿 记定海交警大队张哲均

2008年11月25日11:36 新浪城市联盟-上海

  他从警22年,有19年战斗在公安交通管理最基层一线。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道路交通状况,越来越激增的人车流量,他率领他的团队殚精竭虑,克难攻坚,实现了交通事故三项指标连续5年下降的不凡佳绩。他以真情和行动,让人们理解和体会了一个交警队长眼中的平安和幸福。

  形势决定对策

  每星期一晚高峰时分,张哲均会准时来到定海区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他要在这里通过电视监控大屏幕,指挥调度路面交警对各路口进行交通疏导,督查民警是否准时到岗,指挥动作及着装是否到位。而每天这个时候,定海交警大队都会派一名领导在这里指挥。这是大队应对道路交通安全新形势所做的新尝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道路交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类机动车尤其是私家车及新训驾驶员数量迅猛增加。仅去年,全市就新增汽车6679辆,新增汽车类驾驶人17091人,两项增幅都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定海交通管理面临的压力更是首当其冲,老城区停车难、行车难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现。

  这些虽是国内很多城市发展中不可避免也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的“瓶颈问题”。但张哲均认为,交警部门不能以此作为推卸责任的理由。面对新挑战,一定要审时度势、超前谋划,尽最大努力挖掘现有的道路资源,最大限度地保障路畅人安。他大胆改革勤务制度,推行类似社区警务的“一区一警一段”工作机制,把警力分散到各个路段、路口,实行定点包干、高峰站点、平峰巡逻。民警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流动着甚至是跑动着指挥与疏导,哪有车子违停,哪里发生拥堵,立刻飞奔过去紧急疏导,这由“站”到“跑”的转化对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针对定海解放路、人民路及昌国路口、西门路口最易发生拥堵这一情况,张哲均就带着民警到这些地方进行调研,并通过路口渠化改造,实行左弯待转,扩大禁行范围,集中优势警力进行疏导分流。针对农村地区大开发、大建设,“康庄工程”大力推进,但警力有限,管理触角难以延伸的现状,张哲均提出在乡镇建交通安全工作站,发动社会力量来管交通。至去年底,定海11个乡镇全部建站,聘用交通协管员33名,有效地提高了管理的覆盖面和管事率。

  一系列举措的推出,有效地缓解了道路通行压力,确保了定海辖区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数三项指标连续5年保持下降,这也成为张哲均“形势决定对策”理念的最好诠释。

  队伍决定绩效

  载誉归来,面对记者的采访和同事们的祝贺,张哲均一再表示,自己其实只是做了一些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是他所在的定海交警大队这个光荣的集体在背后支撑着他的荣誉,因此他将这份荣誉归功于集体。

  定海大队有60个民警、70个辅警,是一支不小的队伍。作为张哲均的“铁杆搭档”,定海交警大队教导员钟曙明则用“有凝聚力”“敢说敢干”这两句话来评价他。有凝聚力,是说张哲均坚持发扬民主,善于调动每个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大家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班子的决策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班子又能处处以实际的模范行动,有效带动和激发广大民警的工作主动性,提升队伍的整体效能。敢说敢干,则是指张哲均雷厉风行、充满激情的工作作风,看到问题绝不含糊,制订规章绝不马虎,在解决热点、难点和棘手问题上敢于知难而上——这些无疑是张哲均的个人魅力所在。

  作为大队长,张哲均坚持从严抓起,要求每个民警、辅警视公安形象和大队荣誉如自己生命,认识到自己是与群众接触最多、打交道最广并具有“蝴蝶效应”的公安机关“小窗口”,说好每一句话、办好每一件事、接待好每一名群众都至关重要。

  这些年,大队相继获得“全国公安系统青年文明号”“浙江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浙江省文明示范窗口单位”等殊荣,2005年和2006年,舟山均获全省交警系统执法考核第一,省里抽检的就是定海交警大队的案卷,2007年,定海交警大队在全省被抽检的25个大队中,位列前6名。大队领导班子被评为全市公安机关“三所三队”好班子,大队正规化建设经验在全市公安交警系统推广。对集体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在张哲均心里,远比自己获得荣誉更令他欣喜。

  不徇私情,不讲面子,无论在大队内部还是社会上张哲均都有着好口碑。这些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各类严重违法现象的管理和处罚力度,尤其是对醉酒驾车、无证驾驶这两类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交通违法行为,一旦查获一律对当事人拘留。但总有人想方设法找门路托关系试图逃避处罚。坐在大队长这个敏感位子上,张哲均首当其冲会遭遇各种说情风,这其中包括他的亲戚和好友。但他坚决把住原则,不开口子,时间长了,说情者自然越来越少。

  而对下属,对需要关心的弱势群体,张哲均却是个热心人。冬天的时候,他会跑到食堂对烧菜的阿姨说,有的民警站高峰岗回来比较晚,饭菜要注意保温,不能让他们辛苦一天回来还吃冷菜冷饭。

  角色决定生活

  5月3日,“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从早上开始,各类返程车辆在鸭蛋山码头排起了长龙。面对前所未有的拥堵情况,为保障车辆正常通行,张哲均在鸭蛋山大转盘北口亲自“坐镇”,指挥30余名警力进行疏导。16时30分,拥堵状况有所缓解,但旅客不满情绪并没有缓解。于是他又耐心地劝着归心似箭的群众,承诺交警会以过硬的管理确保排队公平,让他们尽早地离开。经他劝解,旅客的情绪开始稳定,一位旅客动情地说:“交警真辛苦!如果像这位交警同志(指张哲均)这样的管理,我们服!就算再等几小时,我们也心甘情愿!”

  “五一”假期,张哲均没一天休息过,喉咙嘶哑了,双眼布满血丝。其实,很多个黄金周、节假日,他都是这么度过。张哲均说,既然选择了交警这个职业,也就选择了无私奉献和无怨无悔,就决定了要舍小家为大家,这是干交警和干好交警工作最基础的一个起点。

  这一信念,在他参加公安工作之初便已树立。1987年,张哲均毕业分配到普陀山交通管理检查站。当时的普陀山正处于旅游开发大兴土木的建设初期,交通安全管理任务不轻,因检查站另一同志长期病休,站里只有他一个民警,路面管理、车辆检测、安全宣传,所有工作都落到他一个人的肩上。凭着年轻人的干劲和对工作的热爱,一年多时间里,张哲均打了一场“一个人的战争”。

  1988年下半年,张哲均被调到鸭蛋山交通工作检查站,这次总算有了一个与他并肩作战的同事,但因鸭蛋山特殊的交通地理位置,任务更重了。两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地以站为家又是两年半。但这最初特别艰苦的一段工作经历,无疑成为他人生中最为宝贵的历练。

  1991年,张哲均调到支队安宣科,从事事故复议、标志标线设立等工作,在这个岗位的3年时间里,他几乎跑遍了舟山大大小小岛屿,对我市各县区的交通状况也由此了然于胸。

  1994年,在妻子怀孕7个月的特殊时刻,张哲均又服从组织分配,重新回普陀山工作,从副中队长到中队长,再到大队长,一干就是8年。这8年间,普陀山香游客人数逐年增长,路面交通管理任务日益加重,警保卫工作也越来越频繁,工作压力越来越大。8年里,张哲均没回定海陪家人吃过一顿年夜饭,没去岱山给父母拜过一次年。

  妻子住院生产,家人打电话过去,张哲均夜里8点多才急急忙忙租了一条小船赶回定海,可还没等孩子生下来,就因一个重要的警卫任务被紧急召回。等他忙完工作再赶去医院,已是几天以后,妻子和女儿早已出院。那天回家,他被家人一通数落,再忙也不能忙到妻子生孩子也撒手不管呀?他嘴上说着“生孩子有医生,照顾产妇有你们,我就算在也帮不上什么忙的”,可心里对妻子却一直怀着一份深深的愧疚。

  等到2001年年底,张哲均从普陀山调回来,女儿已读小学一年级。而此后,即使人在定海,同样因为忙于工作,他没能像别的父亲那样,陪女儿吃吃肯德基、看看电影、逛逛街……

  面对家人,张哲均有太多的遗憾,无尽的愧疚。

  面对血淋淋的事故现场,面对死者家属那种无助的眼神,张哲均会很痛苦。

  张哲均很喜欢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说过的一句话: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

  每天,他都忙得脚不着地,为了路畅人安,他想做好多有意义的事。面对2009年舟山连岛大桥贯通后将形成的更为复杂的交通态势,张哲均说,定海交警和他本人还将一如既往地以“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的实际行动,鼓足干劲,拿出闯劲,尽最大的努力去保障定海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和有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