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32人

狄建荣 2008年07月30日09:28 解放日报

  记者从今天举行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上海强化措施、依托节庆做好“非遗”保护工作获得文化部领导的肯定,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

  今年6月12日,在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证仪式暨2008年文化遗产日专场晚会上,由101岁昆剧“传”字辈老艺人仉传钺老人书写的巨幅“传”字从兰心剧院舞台上空缓缓下落,在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由得一阵激动。他们把能做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看作人生最大的光荣。目前,上海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32人。

  目前本市共有国家级名录项目33个,市级83个,区县级206个。一大批反映上海近现代历史、文化和工商业文明的项目,如上海港码头号子、沪上闻人名宅掌故与口碑、龙华庙会等列入“非遗”名录,体现出鲜明的海派特色。

  在“非遗”保护中,上海采取了各项强化措施。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优秀艺术整理抢救小组,目前已录制完成109出优秀传统艺术经典剧目和折子戏作品。第一批国家级名录项目的保护责任单位基本都落实了保护经费,如松江区为“顾绣”、南汇为“锣鼓书”各确定了每年50万元专项保护经费。上海对70岁以上的老艺人每年每人补贴2000元。徐汇区对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项目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卓有成效,该区文化局在2007年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上海还建立起了一批“非遗”专题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非遗”项目的传习所和培训基地。

  上海还重视利用传统节庆来宣传和弘扬“非遗”,民族、民俗、民间博览会已成功举办4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