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群回归上海为时不远 试点引入繁殖取得成功

余梦 2008年08月28日09:43 东方早报
昨天,浦东华夏公园,獐在繁殖基地里玩耍
昨天,浦东华夏公园,獐在繁殖基地里玩耍

  哺乳动物,外形像鹿而较小,毛较粗,黄褐色,腹部白色,没有角。雄的上犬发达,外露。也叫牙獐、河麂。

  獐子是我国二级濒危保护动物,也是目前沿海广大滨海平原唯一野生的鹿科动物。是上海原土著物种。

  在浦东外环带华夏公园的“獐子重引入试点种群”基地内,只要静静停留几分钟,就能看见獐子灵巧的身影,有时它会慢慢向你靠近,近至一米。据悉,獐作为上海的土著物种,在消失百年后,在去年3月被重新引入上海。

  目前,林业部门在外环林带的华夏公园内辟出一块5400多平方米、有水系、有丰富植被的林地开始了迎獐“回家”的尝试。负责此课题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生马飞雁说,从个体存活、顺利繁殖来看,獐已适应了上海的生活环境,但原来设想的野化放养,现在还不敢贸然实施。

  从20只繁殖到50只

  昨天,早报记者在华夏公园里看到了獐群,它们已经由刚开始的20只扩大到50余只。“大獐现在已经不怕人了,有时敢在手上吃树叶,幼獐还比较胆小。”饲养员奚师傅说。实际上,獐对上海并不陌生。据悉,獐是沿海滨海平原唯一的野生鹿科动物,是上海原土著物种,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分布,100多年前青浦、奉贤等地獐的数量还比较多,但随着城市发展,獐的栖息地渐渐被破坏,上世纪初獐在上海已基本绝迹。近年来,随着上海林业的发展、完善,适合獐生活的林地环境正在形成,去年,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林业部门开始了獐子重引入试点种群的研究,从浙江引入了约20只成年獐。

  野外放养担心人为偷袭

  “现在獐的繁殖很顺利,慢慢适应在上海的生活,但5400平方米的基地对习惯孤居的獐来说显得有些拥挤了,现在还不敢贸然把獐放入开放式生态环境,担心被偷被袭击。”马飞雁说。根据项目设想,未来獐将在上海林地里野外散放,市民可以在郊区寻觅到獐的踪影。专家指出,人为干扰是獐子不能在开放式环境野化的重要原因,主要是獐子有可能从林带跑到周边的农田,甚至从上海跑到苏州,并且会面临不法分子的偷猎。同时,担心獐子受到惊吓,慌乱中跑上公路,所以,獐子的种群容易建立,但野放需排除人为干涉因素,即使野放,也要对獐子进行跟踪观察。“目前看来,完全野化不太可能,现在考虑先把獐放在半开放式的环境里面,目前在与滨江森林公园协商。”浦东新区绿化署有关负责人说。

  据悉,松江浦南地区将在10月中旬从舟山市生态养殖园引进2008年出生的幼獐20头。看来獐全面回归上海为时不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