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字号开“嘉年华” 专家:还需创新

杨冬 薛红滨 张钰芸 2008年09月12日09:46 新闻晚报

  上海老字号昨开“嘉年华”

  专家提出:要想“宝刀不老”还需创新

  新鲜出炉的鲜肉月饼,当场制作的中式折扇,电影明星的老照片,技艺精湛的手工旗袍……昨天,为期一周的上海中秋民俗嘉年华之上海老字号风采展示活动在上海体育场拉开帷幕。豫园小商品、曹素功笔墨、南翔小笼包、朋街旗袍、王开照相等四十余家上海老字号企业带着自己的经典产品集体亮相。上海老字号的生存状态再次引起关注。

  老字号传承诚信文化

  老字号能够传承至今,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其基础,“货真价实”的老字号以自己的存在表明,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过硬是企业生存的必备要素。

  “全中国10个用电熨斗的人里,就有5个用的是红心牌电熨斗。”创牌于上个世纪50年代红心牌电熨斗至今在全国市场上保持很大份额,并大量出口海外,质量保证是其法宝之一。“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个老伯伯,他的一个红心电熨斗用了二十几年,最后还是不小心摔坏的。”说起自家产品的质量,红心展台的工作人员颇为自豪。

  王开照相一向以名师云集、技艺精湛而闻名。而在如今的摄影市场上,2800元的婚纱照最后拍成7800元,拍了三年的照片就开始褪色,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衔接不上的投诉时有发生。王开照相却从来不打折不加价,采用优质制作材料,三十年的老照片都不会褪色变形。

  创新才能宝刀不老

  据上海老字号企业协会秘书处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上海共拥有286家老字号,它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梯队经营有方、做大做强,第二梯队维持现状、勉强度日,而第三梯队的生存状况则不容乐观,已有92家处于不经营状态。

  老字号多为中小企业,顾客群以“老上海”或旅游者为主,利润率不高,再加上一些经营者不重视品牌建设,经营体制造成壁垒,使得一些老字号承受着新旧之间的煎熬。面对老字号的衰落,一些专家提出,创新是老字号宝刀不老的关键,这包括体制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乃至文化的创新。

  今年10月即将迎来70周年庆典的立丰食品是老字号创新的成功例子。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紧密结合带来了生产工艺上的创新。如“鸭系列”产品的前期腌制依旧是在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卤老缸中进行,而后期的制作包装则完全采用现代化的流水线操作。立丰将建成产品研发中心,希望通过与上海海洋大学的合作,为老字号产品加入科技元素。

  老字号迎来发展机遇

  2006年,商务部启动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重新认定1000家“中华老字号”。去年,上海已有51家老字号企业入选首批认定企业,目前第二批正在审核中,预计将共有100余家企业入选。同时,上海市、区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在体制改革、发展思路上加以辅导,在财政上予以适当补贴,切实扶持老字号发展。

  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也为“振兴老字号”带来机遇,云南路美食街在迎世博改造工程中,就集中引入多家老字号餐饮企业。上千万的人来上海吃什么、看什么、用什么、带什么,是上海老字号的机遇亦是挑战。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字号作为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不应仅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而应成为城市的骄傲。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