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沿海"海盗"屡打不绝 海上执法遭遇尴尬

余东明 2008年09月18日09:43 浙江新闻网

  吴冠国说,这些“海盗”都经过专业训练,即便货船内货物堆积零乱,他们依然能在黑暗中辨认出铜、铝等金属,一个晚上就能偷几十吨,价值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收入”非常可观。“我们那些拉废旧金属的船舶到码头一过磅,几千吨的货物往往会少上几吨至十几吨,企业每年因此一项蒙受的损失难以估量。”

  “2006年以后,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海盗"作案时一旦被值班船员发现,他们就仗着人多势众,手持砍刀、铁棍等凶器恐吓船员,有时还大打出手,不时引发治安案件,严重影响港口的正常出入境和作业秩序。”戚建杰说。

  取证过于艰难

  郝小根是这次被边防官兵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之一,这已经是他第四次被抓了。

  “进看守所对我来说就像回外婆家,一段时间就要去一趟。”郝小根自嘲地说。

  据了解,除了这次是被抓了现行以外,郝小根以前都是在海上逃窜时被抓的。“等到抓住我的时候,我早把偷来的东西扔到海里了。所以,每次被抓,都是被拘留几天后就又重操旧业了。”郝小根说。

  在宁波边检站,记者了解到,2006年以前的锚地盗窃还多以3到5个人的“小蟊贼”为主,他们或者在码头打捞卸货时掉落水中的废旧金属,或者在锚地的船上实施小规模盗窃,被船员发现后一般会逃离。

  而最近几年,这些盗窃团伙的作案手段,越来越诡秘,并已呈现出集团化、专业化、偷运销一条龙的发展趋势。团伙头目往往雇佣一批无业人员,白天潜伏在出租房内,夜晚出来作案。

  这些团伙为了保证偷盗的专业性,对具体负责实施海上偷盗、岸上运输和销赃的盗窃人员进行严格培训,要求人员不定时更换,彼此之间单线联系,团伙头目则隐藏很深,在宁波边检站的好几次海上抓捕中,盗窃团伙的头目全都闻风而逃了。

  同时,目前海上执法部门的交通工具、管理工具严重滞后,难以在海上运动战中对“海盗”船实施有效堵截,只能通过“守株待兔”式的伏击实施抓捕。“对于执法部门来说,最大的难度是取证,没有证据就无法重典处罚,就难以对他们形成有效震慑。”宁波边检站站长魏世银说。

  “九龙”亟需合力

  记者了解到,除了海盗狡猾、执法取证难的现实困境外,“九龙治海”式的分散执法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打击“海盗”产生了一定困扰。

  “港口执法部门众多,边检、海警、海关、港务公安、地方公安、海事、国检等9个部门执法俗称"九龙治海",虽然看着执法部门众多,却相对分散,大家各执一块,执法依据也不一样,难以形成打击合力。”宁波边检站政委徐金春说。

  徐金春说,以盗窃团伙驾驶“三无”船舶搭靠外轮实施盗抢为例,这一看似简单的作案事实牵涉到多家口岸执法部门。“三无”船舶的查没权限在边防支队和海事部门;船舶无证搭靠外轮触犯的是边防检查条例,应该由边检部门来处理;在海上实施盗抢,可以由海警部门立案侦查;在港区内触犯法律,港务公安可以介入侦查;将未经报关的货物偷运入境,属于走私,海关可以将货物没收。对于港口“海盗”,每个执法部门都认为要严打,但在具体发案后,看似谁都可以依法处罚,但谁也无法有效打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